新闻动态
新闻资讯
- DYCZ-40D转印缓冲液:我的三次失败与一个顿悟时刻
- DYCZ-40D转印翻车?听技术员老高如何“望闻问切”破案
- DYCZ-40D型迷你转印电泳仪使用实录
- DYCZ-30C 垂直电泳槽拆装清洗指南:告别残留胶和交叉污染
- DYCZ-30C 电泳槽漏液怎么办?一位师兄的血泪排查指南
- DYCZ-30C 垂直电泳仪使用说明书
联系我们
联系人:张先生
手机:13810064661
电话:400 960 6117
邮箱:ly@ly.com.cn
地址:北京市房山区阎富路69号院25号楼1至4层101,1至4层102
行业知识
DYCZ-40D转印翻车?听技术员老高如何“望闻问切”破案
 
            作者:六一生物 
            发布时间:2025-10-31 09:06:17
            点击: 
DYCZ-40D转印翻车?听技术员老高如何“望闻问切”破案
场景:实验室Western Blot专属区域,晚上八点。
学生小林对着刚显影出来的X光片唉声叹气——片子上几乎一片空白,只有微弱的内参痕迹,目的条带根本看不见。他沮丧地开始搜索“DYCZ-40D 转印效果不好怎么改善”。
这时,实验室的技术员老高,端着他那泡着枸杞的保温杯溜达了过来。
老高:“咋了小林,又‘黑屏’了?”
小林:“高老师!您来得正好!快救救我吧。您看,我这转印条件跟上次一模一样,上次结果挺好,这次就啥也没了!”
老高放下杯子,拿起X光片和已经干了的NC膜,仔细端详着,开始了他的“诊断”。
第一幕:“望”—— 观察与初步判断
老高:“你先别急,做实验跟破案一样,得讲证据。你看你这膜,用丽春红染过色吗?”
小林:“没有……我急着想看看结果,就直接跳过去封闭了。”
老高:“(摇摇头) 这第一步就错了。丽春红染色就像是现场的‘指纹’,能立刻告诉你蛋白质到底有没有成功转印到膜上。你现在这情况,有两种可能:一是蛋白根本没转上去;二是转上去了,但后续的抗体孵育出了问题。没了丽春红这个证据,你就得从头猜。”
老高拿起转印后剩下的凝胶:“你看,你这凝胶上的预染Marker,颜色还很深吧?这说明大部分蛋白根本没转过去,还留在胶里。所以,问题100%出在转印系统本身,先别怪抗体。”
第二幕:“闻”与“问” —— 回顾操作细节
老高:“来,跟我复盘一下你下午的操作。你转印的时候,有没有闻到什么特别的味道?或者听到什么声音?”
小林:“嗯……好像是有那么一点点的‘电’的味道,而且感觉转印槽摸起来比平时热一点。”
老高:“(一拍大腿) 线索来了!发热是转印的大忌。你的冷却系统肯定没做好。我问你,冷却芯是提前冻透的实心冰坨子,还是只是表面结冰?冰浴的水量够不够,有没有没过转印槽?”
小林:“冷却芯冻了一白天,应该是透了吧……冰浴我加了好多冰块,但水好像确实没完全没过槽子顶部。”
老高:“这就是问题一:冷却不足。高温会让蛋白质降解,缓冲液蒸发浓缩,电阻增大,转印效率急剧下降。特别是大分子量蛋白,最先‘阵亡’。你这次测的蛋白分子量多大?”
小林:“大概120kDa。”
老高:“问题二找到了。你用的还是之前测小分子蛋白(比如40kDa)的条件吧?200mA, 60分钟?”
小林:“……对啊,有什么问题吗?”
老高:“当然有问题!大蛋白在凝胶里移动慢,需要更长的‘推力’才能把它‘推’到膜上。你用赶驴的劲儿去推车,能推动吗?对于超过100kDa的蛋白,要么延长时间到90-120分钟,要么适当提高电流到250-300mA,但必须保证冷却绝对跟得上!”
第三幕:“切” —— 动手检查与现场教学
老高:“走,去电泳室,你把转印夹重新组装一遍给我看。”
小林按照记忆中的步骤,开始组装“三明治”。
老高:“停!你这一步就有个致命习惯!” 老高看到小林在把凝胶盖到膜上后,下意识地用手调整了一下位置。
老高:“‘三明治’一旦合上,凝胶和膜就绝对不能再有相对滑动!你这一动,条带直接就模糊了,甚至可能蹭掉。正确的做法是:先在缓冲液里把膜精确地盖在凝胶上,用滚筒从中间向四周一遍又一遍地滚压,彻底赶走所有气泡,然后再盖上滤纸和海绵。记住,要温柔但坚定。”
老高又检查了一下电极:“嗯,正负极没插反,这是好的。但你看看你的转印缓冲液,用了多少次了?”
小林:“大概……三四次?”
老高:“缓冲液重复使用次数太多,离子浓度会变,pH值也会变,影响导电效率。特别是如果之前转过很脏的样品,残留的蛋白也会增加背景。以后最多重复使用两次,这是规矩。”
终幕:老高的“优化方案”清单
看着恍然大悟的小林,老高总结道:
“别把DYCZ-40D当成个没感情的机器。对它好点,它就会回报你漂亮的条带。记住下面这几条,你的问题八成能解决:
1. 冷却为王:冷却芯冻透,转印槽完全浸没于大量冰水混合物中,这是最重要的底线。
2. 量体裁衣:根据蛋白分子量动态调整转印时间和电流。大蛋白,长时间/中高电流;小蛋白,短时间/中低电流。
3. 一次对齐,永不滑动:组装“三明治”时,凝胶与膜对齐后,用滚筒碾压到位,此后严禁移动。
4. 用好你的“眼睛”:转印后务必用丽春红染色快速验证效率。同时,预染Marker是过程监控的最好工具。
5. 保持溶液新鲜:转印缓冲液勤更换,不要贪图省事。
好了,按照这个方案,明天重新试一次。记住,好的结果来自于对每一个细节的掌控,而不是凭运气。”
本文由北京六一生物编辑整理。
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1970年,50多年的历史,公司先后3次承担电泳装置产品国家、行业标准的起草、修订工作,2009年负责《基础电泳装置》国家标准已发布实施。专业生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检验分析仪器的科技型国有企业。
主要生产包含电泳仪、紫外分析仪、凝胶成像分析系统、酶标仪、化学发光成像系统、基因扩增仪等检验分析设备。
如果您对我们的产品有任何问题,欢迎您的来电:400 960 6117
我们的目标是:做生物化学分析仪器行业海尔
场景:实验室Western Blot专属区域,晚上八点。
学生小林对着刚显影出来的X光片唉声叹气——片子上几乎一片空白,只有微弱的内参痕迹,目的条带根本看不见。他沮丧地开始搜索“DYCZ-40D 转印效果不好怎么改善”。
这时,实验室的技术员老高,端着他那泡着枸杞的保温杯溜达了过来。
老高:“咋了小林,又‘黑屏’了?”
小林:“高老师!您来得正好!快救救我吧。您看,我这转印条件跟上次一模一样,上次结果挺好,这次就啥也没了!”
老高放下杯子,拿起X光片和已经干了的NC膜,仔细端详着,开始了他的“诊断”。
第一幕:“望”—— 观察与初步判断
老高:“你先别急,做实验跟破案一样,得讲证据。你看你这膜,用丽春红染过色吗?”
小林:“没有……我急着想看看结果,就直接跳过去封闭了。”
老高:“(摇摇头) 这第一步就错了。丽春红染色就像是现场的‘指纹’,能立刻告诉你蛋白质到底有没有成功转印到膜上。你现在这情况,有两种可能:一是蛋白根本没转上去;二是转上去了,但后续的抗体孵育出了问题。没了丽春红这个证据,你就得从头猜。”
老高拿起转印后剩下的凝胶:“你看,你这凝胶上的预染Marker,颜色还很深吧?这说明大部分蛋白根本没转过去,还留在胶里。所以,问题100%出在转印系统本身,先别怪抗体。”
第二幕:“闻”与“问” —— 回顾操作细节
老高:“来,跟我复盘一下你下午的操作。你转印的时候,有没有闻到什么特别的味道?或者听到什么声音?”
小林:“嗯……好像是有那么一点点的‘电’的味道,而且感觉转印槽摸起来比平时热一点。”
老高:“(一拍大腿) 线索来了!发热是转印的大忌。你的冷却系统肯定没做好。我问你,冷却芯是提前冻透的实心冰坨子,还是只是表面结冰?冰浴的水量够不够,有没有没过转印槽?”
小林:“冷却芯冻了一白天,应该是透了吧……冰浴我加了好多冰块,但水好像确实没完全没过槽子顶部。”
老高:“这就是问题一:冷却不足。高温会让蛋白质降解,缓冲液蒸发浓缩,电阻增大,转印效率急剧下降。特别是大分子量蛋白,最先‘阵亡’。你这次测的蛋白分子量多大?”
小林:“大概120kDa。”
老高:“问题二找到了。你用的还是之前测小分子蛋白(比如40kDa)的条件吧?200mA, 60分钟?”
小林:“……对啊,有什么问题吗?”
老高:“当然有问题!大蛋白在凝胶里移动慢,需要更长的‘推力’才能把它‘推’到膜上。你用赶驴的劲儿去推车,能推动吗?对于超过100kDa的蛋白,要么延长时间到90-120分钟,要么适当提高电流到250-300mA,但必须保证冷却绝对跟得上!”
第三幕:“切” —— 动手检查与现场教学
老高:“走,去电泳室,你把转印夹重新组装一遍给我看。”
小林按照记忆中的步骤,开始组装“三明治”。
老高:“停!你这一步就有个致命习惯!” 老高看到小林在把凝胶盖到膜上后,下意识地用手调整了一下位置。
老高:“‘三明治’一旦合上,凝胶和膜就绝对不能再有相对滑动!你这一动,条带直接就模糊了,甚至可能蹭掉。正确的做法是:先在缓冲液里把膜精确地盖在凝胶上,用滚筒从中间向四周一遍又一遍地滚压,彻底赶走所有气泡,然后再盖上滤纸和海绵。记住,要温柔但坚定。”
老高又检查了一下电极:“嗯,正负极没插反,这是好的。但你看看你的转印缓冲液,用了多少次了?”
小林:“大概……三四次?”
老高:“缓冲液重复使用次数太多,离子浓度会变,pH值也会变,影响导电效率。特别是如果之前转过很脏的样品,残留的蛋白也会增加背景。以后最多重复使用两次,这是规矩。”
终幕:老高的“优化方案”清单
看着恍然大悟的小林,老高总结道:
“别把DYCZ-40D当成个没感情的机器。对它好点,它就会回报你漂亮的条带。记住下面这几条,你的问题八成能解决:
1. 冷却为王:冷却芯冻透,转印槽完全浸没于大量冰水混合物中,这是最重要的底线。
2. 量体裁衣:根据蛋白分子量动态调整转印时间和电流。大蛋白,长时间/中高电流;小蛋白,短时间/中低电流。
3. 一次对齐,永不滑动:组装“三明治”时,凝胶与膜对齐后,用滚筒碾压到位,此后严禁移动。
4. 用好你的“眼睛”:转印后务必用丽春红染色快速验证效率。同时,预染Marker是过程监控的最好工具。
5. 保持溶液新鲜:转印缓冲液勤更换,不要贪图省事。
好了,按照这个方案,明天重新试一次。记住,好的结果来自于对每一个细节的掌控,而不是凭运气。”
本文由北京六一生物编辑整理。
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1970年,50多年的历史,公司先后3次承担电泳装置产品国家、行业标准的起草、修订工作,2009年负责《基础电泳装置》国家标准已发布实施。专业生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检验分析仪器的科技型国有企业。
主要生产包含电泳仪、紫外分析仪、凝胶成像分析系统、酶标仪、化学发光成像系统、基因扩增仪等检验分析设备。
如果您对我们的产品有任何问题,欢迎您的来电:400 960 6117
我们的目标是:做生物化学分析仪器行业海尔
标签:
新闻资讯
- 
2025-10-31DYCZ-40D转印缓冲液:我的三次失败与一个顿悟时刻
- 
2025-10-31DYCZ-40D转印翻车?听技术员老高如何“望闻问切”破案
- 
2025-10-31DYCZ-40D型迷你转印电泳仪使用实录
- 
2025-10-30DYCZ-30C 垂直电泳槽拆装清洗指南:告别残留胶和交叉污染
- 
2025-10-30DYCZ-30C 电泳槽漏液怎么办?一位师兄的血泪排查指南
- 
2025-10-30DYCZ-30C 垂直电泳仪使用说明书
- 
2025-10-29突破实验瓶颈:DYCZ-24KF如何实现蛋白质检测的精准与高效
- 
2025-10-29DYCZ-24KF四板电泳仪真实使用体验:从入门到精通的完整指南

 
  
  
  
  
  
  
  
  
 
 在线客服
 在线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