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,六一生物专注于生产电泳仪,电泳槽电源 ,凝胶成像系统,基因扩增仪等实验室用检验分析产品,是电泳槽装置行业的领军企业

创于1970年专业电泳实验系统制造商

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,政府采购重点供应商,多次中标世界银行

六一生物咨询热线

400 960 6117
首页 > 新闻动态 > 行业知识 > 初次操作电泳仪常犯的5个错误及纠正方法

行业知识

初次操作电泳仪常犯的5个错误及纠正方法

作者:六一生物 发布时间:2025-09-12 08:49:53 点击:
    作为实验室新手,第一次独立操作电泳仪时,很容易因对仪器原理、操作细节不熟悉踩坑——比如胶没跑开就断电、条带歪得没法分析,甚至不小心损坏仪器。结合数十位新手实验员的实操反馈,总结出初次操作电泳仪最常犯的5个错误,每个错误都对应具体纠正方法和避坑技巧,帮你快速上手、少走弯路。

一、错误1:电极接反,条带“反向逃跑”

新手常见场景

第一次接电泳仪电源时,看电极柱颜色凭感觉接——把红色线接在仪器黑色电极柱上,开机跑胶20分钟后,发现点样孔附近聚了一团模糊的条带,胶的另一端却空空如也,才意识到条带跑反了。

错误原因

电泳仪的分离原理是“带电颗粒向相反电极移动”:DNA、蛋白质等带负电的样本,会向正极(红色电极)移动。若正负极接反,样本会反向迁移到点样孔下方的胶里,甚至跑出胶外,导致实验失败。新手容易忽略“仪器电极柱标注”,或混淆电源输出线与仪器电极的对应关系。

纠正方法

1. 认准“三色标注”:电泳仪电极柱通常标有颜色和符号——红色(+)为正极、黑色(-)为负极,电源输出线也对应红(+)、黑(-)色,接线时必须“红接红、黑接黑”,接好后再对照仪器说明书确认1次;  
2. 做“预实验验证”:若不确定是否接反,可先取少量Marker点样,用低电压(50V)跑5分钟,观察Marker是否向正极方向移动(通常正极在胶的“下方”,即远离点样孔的一端);  
3. 贴“操作提示贴”:在仪器电极柱旁贴一张便签,注明“红=正,接电源红线”,避免下次操作时遗忘。

避坑技巧

部分垂直电泳仪的电极隐藏在槽内,可通过“点样孔位置判断”:点样孔所在的一侧对应负极,胶的另一侧对应正极,接线时确保电源正极与胶的“非点样孔侧”电极连接。

二、错误2:缓冲液加太少,胶“干跑”导致条带模糊

新手常见场景

为了节省试剂,只往电泳槽里加少量缓冲液,刚好没过胶的边缘就开机。跑胶过程中发现胶面逐渐变干,最后跑出来的条带又淡又模糊,连Marker的主要条带都分不清。

错误原因

缓冲液的作用是“传导电流+维持稳定pH环境”,若液面过低,电流无法均匀通过凝胶,会导致局部温度过高、胶面失水收缩,样本无法正常迁移;同时,pH值波动会破坏样本带电性,让条带扩散、模糊。新手容易误以为“缓冲液只要没过胶就行”,忽略仪器说明书上的“液面高度标准”。

纠正方法

1. 按仪器刻度加液:水平电泳仪槽内通常有“最低液面线”(标注“MIN”),缓冲液需加到液面没过胶面1-2mm;垂直电泳仪需分别往“内槽”和“外槽”加液,内槽液面要没过玻璃板上沿,外槽液面与内槽平齐,避免液面差导致电流不均;  
2. 用“统一量具”:每次加缓冲液用固定的500mL烧杯量取,确保每次加液量一致,避免凭感觉加液导致液面忽高忽低;  
3. 检查“渗漏情况”:加液后静置3分钟,观察槽体是否有液体渗漏,若渗漏需先处理(如更换密封圈),再补充缓冲液,防止跑胶过程中液面下降。

避坑技巧

缓冲液建议现配现用,若用上次剩余的缓冲液,需先测pH值(应在8.0-8.5之间,适合多数核酸、蛋白电泳),pH值偏离过大要重新配制,避免影响条带分离效果。

三、错误3:电压设置过高,胶“烧糊”还跑丢条带

新手常见场景

想快点出结果,第一次跑胶就把电压设到200V(仪器最高电压),开机10分钟后闻到焦糊味,发现胶的边缘已经发黄、变形,赶紧关机后,胶里的条带全跑成了“拖尾”,根本无法分析。

错误原因

电压过高会导致“电流过大、产热过多”:凝胶(尤其是琼脂糖胶)耐热性差,温度超过40℃就会软化变形,甚至融化;同时,样本迁移速度过快,条带来不及分离就扩散,出现“拖尾”“连条”现象。新手容易误解“电压越高,跑胶越快”,忽略不同凝胶类型、样本类型对应的电压标准。

纠正方法

1. 按“凝胶类型定电压”:  
   - 琼脂糖凝胶(核酸电泳):1%-2%浓度的胶,电压设为80-120V,每厘米胶长度对应5-8V(如10cm长的胶,电压80-100V);  
   - 聚丙烯酰胺凝胶(蛋白电泳):浓缩胶阶段用80V(让样本浓缩成一条线),分离胶阶段用120V(缓慢分离条带),避免全程高电压;  
2. 看“电流变化”调整:跑胶时观察仪器显示屏上的电流值,若电流突然飙升(如超过200mA),说明电压过高,需立即调低电压,防止胶被烧糊;  
3. 设“定时提醒”:根据胶的长度、电压计算跑胶时间(如10cm胶、100V电压,约需40-50分钟),用手机设定时提醒,避免因着急调高压。

避坑技巧

夏季实验室温度高时,可在电泳槽外贴一层冰袋,降低缓冲液温度,防止胶因过热变形。

四、错误4:点样时“戳破胶”,样本漏到槽里

新手常见场景

用移液枪点样时,枪头用力过猛,直接戳穿凝胶的点样孔底部,样本没留在孔里,反而漏到电泳槽的缓冲液中,跑胶后点样孔处几乎没有条带,白浪费了珍贵的样本。

错误原因

新手对“移液枪力度控制”不熟练,或不了解凝胶的硬度——琼脂糖胶(尤其是低浓度1%以下的胶)质地较软,枪头稍用力就会戳破点样孔;另外,点样时移液枪角度过陡(垂直对着孔),也容易戳破胶。

纠正方法

1. 练“枪头控力”:点样前先用废胶练习——将移液枪调至10μL,吸少量水,枪头斜着(与胶面呈45°角)靠近点样孔,轻轻将水挤入孔中,感受“不戳破胶的力度”,反复练习5-10次;  
2. 用“短枪头+慢操作”:选择0.2mL的短枪头(比长枪头更容易控制深度),点样时枪头尖端刚好接触点样孔边缘,缓慢按下推杆,让样本自然流入孔中,避免快速推枪;  
3. 看“胶的厚度”调整:若胶较薄(如小于5mm),点样量控制在5-10μL,枪头只进入孔内1-2mm,防止戳穿胶底。

避坑技巧

点样后不要立即开机,静置5分钟让样本在孔内“沉降”,避免样本扩散到缓冲液中,同时检查点样孔是否有破损、样本是否漏出。

五、错误5:跑胶后“直接拔电源”,条带没固定好就脱色

新手常见场景

看到条带跑到胶的中间位置,觉得“差不多了”,直接拔掉电泳仪电源,把胶捞出来就放进脱色液里。结果脱色后,条带变得又淡又模糊,部分条带甚至“消失”了。

错误原因

跑胶后直接断电,胶内的样本还处于“未完全固定”的状态,此时转移胶或放入脱色液,样本会继续扩散;另外,新手容易凭“主观判断”停胶,没等条带完全分离就结束实验,导致条带重叠、无法分析。

纠正方法

1. 按“Marker位置停胶”:跑胶时重点观察Marker条带——当Marker的最小编号条带(如100bp)跑到胶的2/3处,或最大编号条带(如5000bp)跑到胶的1/2处时,再断电,此时样本条带已充分分离;  
2. “先关电源再拔线”:停胶时先按仪器“关机键”,待显示屏熄灭后,再拔掉电源插头,避免突然断电导致仪器参数紊乱;  
3. “快速固定再脱色”:捞出胶后,先放入固定液(如70%乙醇+0.5%乙酸)浸泡10分钟,让条带固定在胶上,再进行脱色、染色操作,防止条带扩散。

避坑技巧

在电泳槽旁放一张“Marker迁移对照表”,标注不同电压下Marker各条带的迁移时间,按表判断停胶时机,比主观判断更准确。

新手实操总结:3个“零失误”关键步骤

1. 操作前“三确认”:确认正负极接线正确、缓冲液加至标准液面、电压设置符合凝胶类型;  
2. 操作中“三观察”:观察电流是否稳定、胶面是否有异常(如发热、变形)、Marker迁移方向是否正确;  
3. 操作后“三步骤”:按Marker位置停胶、先关电源再拔线、固定胶后再脱色。

其实,初次操作电泳仪不用怕犯错,关键是了解错误原因、掌握纠正方法。按以上技巧操作,多数新手能在1-2次实验后熟练上手,跑出清晰、规整的条带。如果遇到不确定的细节,及时对照仪器说明书或请教实验室前辈,比自己盲目试错更高效。


本文由北京六一生物编辑整理。

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1970年,50多年的历史,公司先后3次承担电泳装置产品国家、行业标准的起草、修订工作,2009年负责《基础电泳装置》国家标准已发布实施。专业生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检验分析仪器的科技型国有企业。

主要生产包含电泳仪、紫外分析仪、凝胶成像分析系统、酶标仪、化学发光成像系统、基因扩增仪等检验分析设备。

如果您对我们的产品有任何问题,欢迎您的来电:400 960 6117  

我们的目标是:做生物化学分析仪器行业海尔

标签:

新闻资讯

相关产品

在线客服
六一生物 联系方式

热线电话

13810064661

上班时间

周一到周五

公司电话

400 960 6117

二维码
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移动站点
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