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动态
新闻资讯
- DYCP-32A型琼脂糖水平电泳仪工作原理
- DYCP-32A型琼脂糖水平电泳仪故障排查
- 电泳仪4种常见故障:原因+解决办法,实验员速查
- 初次操作电泳仪常犯的5个错误及纠正方法
- 电泳仪开机跳闸?别急!3 个隐藏原因 + 应急处理技巧,实验员必看
- DYY-12D型 电脑三恒多用电泳仪电源参数总失效?
联系我们
联系人:张先生
手机:13810064661
电话:400 960 6117
邮箱:ly@ly.com.cn
地址:北京市房山区阎富路69号院25号楼1至4层101,1至4层102
行业知识
DYCP-32A型琼脂糖水平电泳仪工作原理
作者:六一生物
发布时间:2025-09-15 09:02:04
点击:
作为每天用DYCP-32A跑核酸实验的“老用户”,刚开始看仪器说明书时,总被“电场迁移”“分子筛效应”这些术语绕晕。后来结合无数次点样、跑胶的实操经验,才慢慢摸清这台仪器的“工作套路”——其实它的原理就像“给核酸分子办一场‘跑步比赛’”,仪器的每个部件都在为这场“比赛”服务。下面分4个清晰模块,从基础逻辑到部件作用,再到实操对应,把原理讲透,刚接触电泳的新手也能快速理解。
一、核心原理:一句话搞懂——“用电场‘指挥’带电核酸跑‘凝胶跑道’”
DYCP-32A能分离DNA、RNA,核心靠两个关键:**核酸带负电+电场驱动+凝胶筛选**。
简单说:我们要分离的核酸分子(比如质粒DNA、PCR产物),因为自身含磷酸基团,天生带“负电”。这台仪器的电源会在电泳槽里的正、负极之间,形成一个稳定的直流电场(就像一块“看不见的磁铁”)。带负电的核酸分子会被正极(仪器上标红的电极)吸引,自动朝着正极方向移动——这就是“跑胶”的本质,相当于给核酸分子设定了“固定跑道方向”。
而琼脂糖凝胶就是“跑道”,里面布满了微小孔隙,不同大小的核酸分子跑过“孔隙跑道”的速度不一样:小分子(比如100bp的DNA片段)能轻松穿过小孔,跑得快,会离起点(点样孔)远;大分子(比如5000bp的DNA片段)会被孔隙卡住,跑得慢,离起点近。最终通过“跑的快慢”,把不同大小的核酸分离开——这就是DYCP-32A实现核酸分离的核心逻辑。
二、关键部件作用:对应原理,看仪器“怎么干活”
DYCP-32A的结构不算复杂,主要是“电源+电泳槽+电极+凝胶托盘”,每个部件都直接对应原理中的某个环节,缺一不可:
1. 电源:“电场的‘发电站’”
这台仪器的电源能输出80-150V的直流电压(可调节),是产生电场的关键。为什么要用“直流电压”?因为交流电压会让核酸分子来回跑,没法定向迁移;而直流电压能稳定维持“正极吸、负极推”的电场方向,确保核酸一直朝着正极跑。
实操中我们会根据胶的浓度调电压:比如1%的琼脂糖胶用100V,2%的胶用80V——电压太高会让胶产热融化,太低则跑胶太慢,这都是电源在原理中的实际应用。
2. 电泳槽+凝胶托盘:“‘跑道’的‘容器’”
电泳槽是放凝胶、加缓冲液的地方,里面的凝胶托盘专门用来倒琼脂糖胶,托盘边缘有刻度,能保证胶的厚度均匀(通常5mm左右)。为什么设计成“水平式”?因为水平放置能让凝胶平铺,电场在凝胶中分布更均匀,核酸分子跑的“跑道”不会歪;如果是倾斜的,电场会偏向一侧,条带就会跑斜,没法准确判断分子量——这也是“水平电泳仪”和“垂直电泳仪”的核心区别。
3. 电极(正负极):“电场的‘两端’”
电泳槽两侧的电极杆是纯金属材质(通常是铂丝或铜丝),分别连接电源的正、负极,通电后会在槽内形成电场。仪器上会明确标注“红=正、黑=负”,我们点样时必须把点样孔放在靠近负极(黑色)的一侧——因为核酸带负电,要从负极往正极跑,要是放反了,核酸会直接跑出胶外,实验就白费了(我刚用的时候就犯过这错,白配了一块胶)。
三、缓冲液的“隐藏作用”:原理里容易被忽略的关键
很多新手以为缓冲液(比如常用的TBE、TAE)只是“导电的水”,其实它在原理中还有两个核心作用,直接影响跑胶效果:
1. 传递电流,维持电场稳定
没有缓冲液,电极之间无法形成电流,电场就没法产生——这是最基础的作用。但缓冲液里的离子(比如TBE里的Tris、硼酸根)能保证电流均匀传递,不会让凝胶局部电流过大而产热(如果用纯水代替缓冲液,跑胶时胶会很快发烫融化)。
2. 稳定pH值,保护核酸不被破坏
电泳时电流会让水发生电解,导致槽内pH值变化。而缓冲液能“中和”电解产生的酸碱物质,维持pH值在8.0左右(这个pH下核酸带负电更稳定,迁移速度也更均匀)。如果pH值波动太大,核酸可能会变性,条带就会模糊——我之前用过反复回收的缓冲液,跑出来的条带又淡又散,就是因为缓冲液的pH值已经失衡,这也是原理在实操中的重要提醒。
四、原理到实操:举个例子,看原理怎么“落地”
用DYCP-32A跑质粒DNA的过程,就是原理的完整应用:
1. 配1%的琼脂糖胶,倒入凝胶托盘,插梳子(形成点样孔),凝固后取出梳子,把胶放进电泳槽;
2. 加TBE缓冲液,没过胶面1-2mm(缓冲液要够量,才能传递电流);
3. 点样:用移液枪把质粒样本(加了loading buffer)滴进靠近负极的点样孔里;
4. 通电:电源设100V,时间40分钟,此时电极形成电场,带负电的质粒DNA开始从负极往正极跑;
5. 结束后染色:质粒中的超螺旋(小片段)跑得远,开环(大片段)跑得近,在紫外灯下能看到三条分开的条带——这就是原理中“电场驱动+凝胶筛选”的最终结果。
总结:原理不用死记,结合实操更易理解
其实DYCP-32A型琼脂糖水平电泳仪的工作原理不用死背术语,记住“三个关键词”就能串起来:**核酸带负电→电场驱动定向跑→凝胶孔隙分快慢**,再对应到仪器的电源、电极、缓冲液作用,就能明白每一步操作背后的“为什么”。
我刚开始学的时候,也是跑废了几块胶才慢慢悟透:比如忘记加缓冲液导致电流为0,是因为没满足“电流传递”的原理;条带跑歪是因为电场不均,可能是胶没放平或缓冲液不够——这些实操中的问题,其实都是原理没吃透的表现。
只要多跑几次,结合原理去分析每次的跑胶结果,很快就能掌握这台仪器的“脾气”,后续实验也会更顺利。
本文由北京六一生物编辑整理。
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1970年,50多年的历史,公司先后3次承担电泳装置产品国家、行业标准的起草、修订工作,2009年负责《基础电泳装置》国家标准已发布实施。专业生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检验分析仪器的科技型国有企业。
主要生产包含电泳仪、紫外分析仪、凝胶成像分析系统、酶标仪、化学发光成像系统、基因扩增仪等检验分析设备。
如果您对我们的产品有任何问题,欢迎您的来电:400 960 6117
我们的目标是:做生物化学分析仪器行业海尔
一、核心原理:一句话搞懂——“用电场‘指挥’带电核酸跑‘凝胶跑道’”
DYCP-32A能分离DNA、RNA,核心靠两个关键:**核酸带负电+电场驱动+凝胶筛选**。
简单说:我们要分离的核酸分子(比如质粒DNA、PCR产物),因为自身含磷酸基团,天生带“负电”。这台仪器的电源会在电泳槽里的正、负极之间,形成一个稳定的直流电场(就像一块“看不见的磁铁”)。带负电的核酸分子会被正极(仪器上标红的电极)吸引,自动朝着正极方向移动——这就是“跑胶”的本质,相当于给核酸分子设定了“固定跑道方向”。
而琼脂糖凝胶就是“跑道”,里面布满了微小孔隙,不同大小的核酸分子跑过“孔隙跑道”的速度不一样:小分子(比如100bp的DNA片段)能轻松穿过小孔,跑得快,会离起点(点样孔)远;大分子(比如5000bp的DNA片段)会被孔隙卡住,跑得慢,离起点近。最终通过“跑的快慢”,把不同大小的核酸分离开——这就是DYCP-32A实现核酸分离的核心逻辑。
二、关键部件作用:对应原理,看仪器“怎么干活”
DYCP-32A的结构不算复杂,主要是“电源+电泳槽+电极+凝胶托盘”,每个部件都直接对应原理中的某个环节,缺一不可:
1. 电源:“电场的‘发电站’”
这台仪器的电源能输出80-150V的直流电压(可调节),是产生电场的关键。为什么要用“直流电压”?因为交流电压会让核酸分子来回跑,没法定向迁移;而直流电压能稳定维持“正极吸、负极推”的电场方向,确保核酸一直朝着正极跑。
实操中我们会根据胶的浓度调电压:比如1%的琼脂糖胶用100V,2%的胶用80V——电压太高会让胶产热融化,太低则跑胶太慢,这都是电源在原理中的实际应用。
2. 电泳槽+凝胶托盘:“‘跑道’的‘容器’”
电泳槽是放凝胶、加缓冲液的地方,里面的凝胶托盘专门用来倒琼脂糖胶,托盘边缘有刻度,能保证胶的厚度均匀(通常5mm左右)。为什么设计成“水平式”?因为水平放置能让凝胶平铺,电场在凝胶中分布更均匀,核酸分子跑的“跑道”不会歪;如果是倾斜的,电场会偏向一侧,条带就会跑斜,没法准确判断分子量——这也是“水平电泳仪”和“垂直电泳仪”的核心区别。
3. 电极(正负极):“电场的‘两端’”
电泳槽两侧的电极杆是纯金属材质(通常是铂丝或铜丝),分别连接电源的正、负极,通电后会在槽内形成电场。仪器上会明确标注“红=正、黑=负”,我们点样时必须把点样孔放在靠近负极(黑色)的一侧——因为核酸带负电,要从负极往正极跑,要是放反了,核酸会直接跑出胶外,实验就白费了(我刚用的时候就犯过这错,白配了一块胶)。
三、缓冲液的“隐藏作用”:原理里容易被忽略的关键
很多新手以为缓冲液(比如常用的TBE、TAE)只是“导电的水”,其实它在原理中还有两个核心作用,直接影响跑胶效果:
1. 传递电流,维持电场稳定
没有缓冲液,电极之间无法形成电流,电场就没法产生——这是最基础的作用。但缓冲液里的离子(比如TBE里的Tris、硼酸根)能保证电流均匀传递,不会让凝胶局部电流过大而产热(如果用纯水代替缓冲液,跑胶时胶会很快发烫融化)。
2. 稳定pH值,保护核酸不被破坏
电泳时电流会让水发生电解,导致槽内pH值变化。而缓冲液能“中和”电解产生的酸碱物质,维持pH值在8.0左右(这个pH下核酸带负电更稳定,迁移速度也更均匀)。如果pH值波动太大,核酸可能会变性,条带就会模糊——我之前用过反复回收的缓冲液,跑出来的条带又淡又散,就是因为缓冲液的pH值已经失衡,这也是原理在实操中的重要提醒。
四、原理到实操:举个例子,看原理怎么“落地”
用DYCP-32A跑质粒DNA的过程,就是原理的完整应用:
1. 配1%的琼脂糖胶,倒入凝胶托盘,插梳子(形成点样孔),凝固后取出梳子,把胶放进电泳槽;
2. 加TBE缓冲液,没过胶面1-2mm(缓冲液要够量,才能传递电流);
3. 点样:用移液枪把质粒样本(加了loading buffer)滴进靠近负极的点样孔里;
4. 通电:电源设100V,时间40分钟,此时电极形成电场,带负电的质粒DNA开始从负极往正极跑;
5. 结束后染色:质粒中的超螺旋(小片段)跑得远,开环(大片段)跑得近,在紫外灯下能看到三条分开的条带——这就是原理中“电场驱动+凝胶筛选”的最终结果。
总结:原理不用死记,结合实操更易理解
其实DYCP-32A型琼脂糖水平电泳仪的工作原理不用死背术语,记住“三个关键词”就能串起来:**核酸带负电→电场驱动定向跑→凝胶孔隙分快慢**,再对应到仪器的电源、电极、缓冲液作用,就能明白每一步操作背后的“为什么”。
我刚开始学的时候,也是跑废了几块胶才慢慢悟透:比如忘记加缓冲液导致电流为0,是因为没满足“电流传递”的原理;条带跑歪是因为电场不均,可能是胶没放平或缓冲液不够——这些实操中的问题,其实都是原理没吃透的表现。
只要多跑几次,结合原理去分析每次的跑胶结果,很快就能掌握这台仪器的“脾气”,后续实验也会更顺利。
本文由北京六一生物编辑整理。
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1970年,50多年的历史,公司先后3次承担电泳装置产品国家、行业标准的起草、修订工作,2009年负责《基础电泳装置》国家标准已发布实施。专业生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检验分析仪器的科技型国有企业。
主要生产包含电泳仪、紫外分析仪、凝胶成像分析系统、酶标仪、化学发光成像系统、基因扩增仪等检验分析设备。
如果您对我们的产品有任何问题,欢迎您的来电:400 960 6117
我们的目标是:做生物化学分析仪器行业海尔
标签:
- 上一个:DYCP-32A型琼脂糖水平电泳仪故障排查
- 下一个:返回列表
新闻资讯
-
2025-09-15
DYCP-32A型琼脂糖水平电泳仪工作原理
-
2025-09-15
DYCP-32A型琼脂糖水平电泳仪故障排查
-
2025-09-12
电泳仪4种常见故障:原因+解决办法,实验员速查
-
2025-09-12
初次操作电泳仪常犯的5个错误及纠正方法
-
2025-09-11
电泳仪开机跳闸?别急!3 个隐藏原因 + 应急处理技巧,实验员必看
-
2025-09-10
DYY-12D型 电脑三恒多用电泳仪电源参数总失效?
-
2025-09-09
DYCP-31BN双槽跑胶条带差一半?
-
2025-09-08
DYCP-31CN跑胶条带时清时糊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