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,六一生物专注于生产电泳仪,电泳槽电源 ,凝胶成像系统,基因扩增仪等实验室用检验分析产品,是电泳槽装置行业的领军企业

创于1970年专业电泳实验系统制造商

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,政府采购重点供应商,多次中标世界银行

六一生物咨询热线

400 960 6117
首页 > 新闻动态 > 行业知识 > DYCP-31DN 漏液、条带不清楚?这样解决

行业知识

DYCP-31DN 漏液、条带不清楚?这样解决

作者:六一生物 发布时间:2025-08-14 09:06:23 点击:
    用 DYCP-31DN 的第一年,我至少因为漏液和条带问题返工过十次。最惨的一次是赶论文数据,灌好的胶漏了一半,重新做时又遇到条带模糊,凌晨两点还在实验室盯着电泳仪发呆。后来把每次出问题的细节记在本子上,慢慢摸出了规律 —— 这台仪器的小毛病看着棘手,其实都有对应的 "土办法",甚至比说明书上的标准操作更管用。

一、漏液:从硅胶条到螺丝的 5 个排查点

1. 硅胶条:温水泡软是关键

第一次漏胶时,我盯着硅胶条看了半天,没发现任何破损,以为是质量问题。直到师兄拿起我的硅胶条说:"你这条硬得像塑料,不漏才怪。"
他教我把硅胶条放进 40℃温水里泡 10 分钟,捞出来时手感明显变软,边缘能轻松捏出弧度。装的时候从一角开始,用手指顺着槽壁慢慢推,确保条带完全嵌进凹槽,最后在拐角处多按两下。那次之后,漏胶概率直接降了 80%。
应急技巧:如果临时没有温水,用手心反复搓硅胶条也能变软,就是费点劲。但千万别用开水烫,试过一次,条带直接变形了。

2. 玻璃板:对着光找缝隙

有次漏胶特别奇怪,只从两块板的中间渗出来。把板拆下来对着窗户看,才发现其中一块板边缘有点翘,像被掰弯的卡片,中间能透过一丝光。
后来选玻璃板时,我都会做 "透光测试":把两块板对齐,对着光源看边缘是否严丝合缝,有缝隙的坚决不用。实在没得选,就在翘边的地方垫一小条透明胶带(宽度别超过 1mm),居然也能临时救急。

3. 螺丝:对角拧 "半紧" 更密封

说明书说 "螺丝要拧紧",我最初理解成拧到拧不动为止。结果某次用力过猛,玻璃板边缘裂了个小口,漏得更厉害。
正确的做法是用拇指和食指拧螺丝,感觉到有阻力就停,过 5 分钟再按对角线顺序补拧半圈。现在装板时,我会分两次拧:第一次每个螺丝拧到半紧,第二次按 "左上 - 右下 - 右上 - 左下" 的顺序拧,既不会漏,也没再裂过玻璃。

4. 制胶架:卡扣没卡牢的隐蔽漏点

有次漏胶是从制胶架底部渗出来的,检查了硅胶条和螺丝都没问题。最后发现是制胶架的卡扣没卡到位,两块板之间有微小的缝隙。
这台仪器的制胶架侧面有个小凸起,必须听到 "咔" 的一声才算卡牢。现在每次装板,我都会用手晃一下制胶架,确认不会左右晃动再灌胶,这个细节至少帮我避免了三次漏胶。

5. 灌胶速度:慢倒比快倒更防漏

新手容易犯的错是灌胶太急,胶液冲击力会把没完全贴合的硅胶条冲开。现在我会把烧杯嘴贴着玻璃板慢慢倒,先倒少量让胶液铺满底部,等 10 秒再继续加,到刻度线下方 1cm 时停手 —— 留这点空隙,即使有轻微渗漏也不会马上溢出。

二、条带不清楚:从缓冲液到电压的 4 个调试法

1. 缓冲液:别等浑浊了才换

条带第一次出现拖尾时,我以为是电压太高。直到换了新的 TAE 缓冲液,条带突然变得清晰,才发现旧缓冲液已经浑浊得像淘米水。
这台仪器的缓冲液槽容量是 650ml,实测最多重复用 2 次就得换。每次用完倒出来时,我会用滤纸过滤一下,能看到明显的胶渣和杂质。现在养成习惯,跑胶前先看缓冲液是否清亮,哪怕只重复用一次,也要补 1/5 的新液进去。
省钱技巧:旧缓冲液别直接扔,用来洗玻璃板特别干净,还能冲掉残留的胶渣。

2. 电压:100V 是 "安全区"

试过用 120V 跑胶,条带边缘容易模糊;用 80V 又太慢,跑 1 小时都没到一半。后来发现 100V 是个黄金值,30 分钟能跑到合适位置,条带边缘还整齐。
如果样品浓度低,担心条带太淡,可以先 100V 跑 20 分钟,最后 5 分钟调到 120V"冲刺",既能让条带集中,又不会拖尾。这个方法是试了十几次才找到的,比一直用固定电压效果好太多。

3. 梳子:拔之前先 "松胶"

条带出现毛刺,很多时候是拔梳子太急,把胶孔边缘带变形了。现在灌胶凝固后,我会先把梳子轻轻往上提 1mm,停留 5 秒再完全拔出来,相当于给胶孔 "松绑"。
另外,每次用完的梳子要及时洗干净,上面的残胶会让下次的胶孔变形。用软毛刷蘸水刷就行,别用酒精泡,试过一次,梳子变得特别脆,断了两根齿。

4. 琼脂糖:煮透是关键

有次条带跑成了波浪状,排查半天才发现是琼脂糖没煮透,溶液里有小颗粒。这台仪器对胶的均匀度特别敏感,颗粒会导致局部电阻变化。
正确的煮胶方法是:微波炉大火加热 1 分钟,拿出来晃 5 秒,再中火加热 30 秒,直到溶液清亮得像玻璃。煮好后别急着倒,放凉到 50℃左右(用手背试不烫),倒的时候对着板中间慢慢浇,别让气泡裹进去。

三、进阶技巧:老用户才知道的 3 个 "偏方"

1. 漏胶应急:凡士林封边

某次实验到一半发现漏胶,身边没有备用硅胶条,情急之下抹了点凡士林在漏液的边缘。没想到效果出奇好,虽然凡士林会让局部胶有点变形,但至少能把实验做完。
后来查资料才知道,凡士林不导电,临时用没问题,但事后要彻底擦干净,不然会影响下次实验。

2. 条带模糊:冰袋降温法

夏天室温超过 28℃时,条带特别容易糊。把两个冰袋用塑料袋裹好,放在电泳槽两侧的凹槽里(这台仪器侧面有专门的散热槽),温度能降 5℃左右。
有次没冰袋,用冻成块的缓冲液瓶子代替,效果也不错,就是要经常换。降温后跑的条带,边缘明显比常温下清晰,这招在夏天能提高 60% 的成功率。

3. 清洗槽体:牙刷刷电极缝

用了半年后,发现电极附近总有白色结晶,导致电流不稳,条带也跟着晃。找了把旧牙刷(软毛的,硬毛会刮伤电极),蘸着 10% 柠檬酸水刷电极缝,结晶很快就掉了。
现在每周都会刷一次,电极一直保持银白色,电流波动从 ±5mA 降到 ±2mA。原来干净的电极比什么都重要,之前居然忽略了这么简单的事。

四、故障排查流程图:3 分钟找到问题

 
症状 第一步检查 第二步检查 应急处理
漏胶 硅胶条是否变软 玻璃板是否透光 垫胶带 / 抹凡士林
条带拖尾 缓冲液是否浑浊 电压是否超过 120V 换缓冲液 / 降电压
条带歪斜 电泳槽是否放平 电极是否有结晶 垫纸调平 / 刷电极
胶孔变形 梳子是否干净 拔梳是否太急 清洗梳子 / 缓拔

用了两年 DYCP-31DN,最大的体会是:这台仪器像个实在的老伙计,有点小脾气但不矫情。漏胶和条带问题看着吓人,其实只要顺着它的 "脾气" 来 —— 硅胶条泡软、螺丝别太紧、缓冲液勤换,90% 的问题都能避免。
现在每次跑胶前,我都会花 1 分钟做 "三件事":摸硅胶条软不软、看缓冲液清不清、检查电极亮不亮。看似麻烦,却再也没因为这些问题返工过。有时候解决仪器的小毛病,靠的不是多专业的知识,而是把每个细节都做到位的耐心。

本文由北京六一生物编辑整理。

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1970年,50多年的历史,公司先后3次承担电泳装置产品国家、行业标准的起草、修订工作,2009年负责《基础电泳装置》国家标准已发布实施。专业生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检验分析仪器的科技型国有企业。

主要生产包含电泳仪、紫外分析仪、凝胶成像分析系统、酶标仪、化学发光成像系统、基因扩增仪等检验分析设备。

如果您对我们的产品有任何问题,欢迎您的来电:400 960 6117  

我们的目标是:做生物化学分析仪器行业海尔

 

标签:

新闻资讯

相关产品

在线客服
六一生物 联系方式

热线电话

13810064661

上班时间

周一到周五

公司电话

400 960 6117

二维码
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移动站点
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