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动态
新闻资讯
- DYCZ-40D迷你转印电泳仪如何为我们节省50%的操作空间与时间
- 手把手操作DYCZ-40D:从电泳到转印的"一站式"完整流程与避坑指南
- DYCZ-24KF使用中最常见的五个问题与优化技巧
- DYCZ-24KF使用中最常见的五个问题与优化技巧
- DYCZ-24KF上手实录:从零开始到高效跑满四板胶
- DYCZ-24KF四板电泳仪三个月深度使用:一位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真实体验
联系我们
联系人:张先生
手机:13810064661
电话:400 960 6117
邮箱:ly@ly.com.cn
地址:北京市房山区阎富路69号院25号楼1至4层101,1至4层102
行业知识
手把手操作DYCZ-40D:从电泳到转印的"一站式"完整流程与避坑指南
作者:六一生物
发布时间:2025-11-13 09:09:09
点击:
"师兄,这个转印模块怎么装不上去?"研一学妹小陈满头大汗地摆弄着新到的DYCZ-40D,旁边的实验记录本上已经画满了问号。这是她第三次尝试进行"电泳-转印"一站式实验,却卡在了最基本的设备组装环节。
作为实验室第一个"吃螃蟹"的人,我决定带她走一遍完整的操作流程。这台将电泳和转印功能集成在一起的迷你设备,确实需要一些特别的技巧。
第一阶段:设备组装——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
第一次尝试的教训:
小陈按照说明书安装转印模块时,听到"咔哒"声就以为安装到位。结果灌完缓冲液后,发现槽体边缘有细微渗漏。
"问题出在这里。"我指着模块底部的定位销说,"这个销子必须完全卡进基座的凹槽,听到两声清脆的'咔哒'才算到位。"
我们的标准组装流程:
1. 水平校准:将主机放在水平台面上,用水平仪调整底座脚垫
2. 模块安装:先装电泳模块,听到一声"咔哒";再装转印模块,听到第二声"咔哒"
3. 密封检查:加入少量去离子水,静置5分钟观察是否渗漏
小陈按照新方法重新安装后,兴奋地说:"原来要听到两声'咔哒'!这下完全不漏了。"
第二阶段:凝胶制备——小尺寸的大学问
常见误区:
第一次制胶时,小陈按传统方法配制了50ml琼脂糖溶液,结果发现迷你胶槽只能容纳30ml。"多出来的溶液全浪费了。"她懊恼地说。
我们的优化方案:
1. 精确计算:使用25ml刻度试管配制溶液
2. 温度控制:60℃水浴保温,防止提前凝固
3. 快速灌胶:从溶液取出到灌胶完成控制在2分钟内
关键改进:
我们发现将琼脂糖浓度从1%提高到1.2%,可以使迷你胶的机械强度更好,转印时不易破裂。这个细节让成功率从70%提升到了95%。
第三阶段:电泳参数——小槽体的特殊设置
初始设置的错误:
小陈直接套用大型电泳仪的参数(100V,45分钟),结果条带严重弯曲。"为什么同样的参数在这里就不行?"她困惑地问。
问题分析:
迷你电泳槽的缓冲液量少,电阻小,同样电压下电流更大,产热更明显。
优化后的参数:
• 初始电压:80V(15分钟)
• 分离电压:100V(20分钟)
• 全程措施:槽体周围放置冰袋降温
"调整后条带笔直,迁移速度也很理想。"小陈在实验记录中写道:"不能生搬硬套参数,要理解设备原理。"
第四阶段:转印准备——最关键的衔接环节
最容易出错的步骤:
第一次转印时,小陈在取出凝胶时不小心撕裂了边缘。"这么小的胶太难操作了。"她抱怨道。
我们的技巧:
1. 专用工具:定制迷你胶铲,宽度与胶体匹配
2. 湿润操作:将胶铲浸入缓冲液再操作
3. 支撑转移:用塑料片托着凝胶移动
创新方法:
实验室技术员设计了一个简易的"凝胶转移器":将薄塑料片剪成U形,刚好可以托住凝胶移动。这个小发明让凝胶破损率从30%降到了接近零。
第五阶段:转印设置——精密如钟表
常见问题:
小陈第一次转印时,由于滤纸和膜没有精确对齐,导致部分区域转印不完全。
我们的标准流程:
1. 精确裁剪:使用模具统一裁剪滤纸和膜
2. 按序组装:负极板-海绵-滤纸-凝胶-膜-滤纸-海绵-正极板
3. 去除气泡:用玻璃棒从中心向四周滚压
"就像做三明治,每一层都要平整对齐。"小陈开玩笑说。她现在能在3分钟内完美组装好转印"三明治"。
第六阶段:同步操作——真正的一站式体验
效率提升的关键:
当第一块胶在电泳时,我们同步进行第二块胶的转印准备。这样当第一块电泳结束,可以立即开始转印,同时第二块胶开始电泳。
我们的时间表:
• 9:00:第一块胶开始电泳(35分钟)
• 9:10:准备第二块胶的转印"三明治"
• 9:35:第一块胶转印开始(第二块胶电泳开始)
• 10:10:第二块胶转印开始
"原来一站式是这个意思!"小陈兴奋地说,"以前电泳和转印要分开大半天,现在两小时就能完成两个样本的全流程。"
避坑指南:我们踩过的那些"坑"
坑一:缓冲液混淆
第一次实验时,误将转印缓冲液用于电泳,导致条带异常。现在我们用不同颜色的瓶子区分,电泳缓冲液用透明瓶,转印缓冲液用棕色瓶。
坑二:电压记忆错误
有次重复使用上一个程序的电压设置,导致转印失败。现在每次开始前都重置参数。
坑三:膜干燥
转印过程中膜部分干燥会影响效率。我们现在每10分钟检查一次缓冲液液面。
进阶技巧:让实验更完美
温度控制:
夏季高温时,我们在转印槽周围放置冰袋,将温度控制在25℃以下,大大提高了转印效率。
缓冲液回收:
电泳缓冲液可以回收利用2-3次,但转印缓冲液必须每次新鲜配制,这个细节很重要。
成果展示:从生手到熟手的蜕变
经过两周的练习,小陈已经能独立完成一站式操作。她的最新实验记录显示:
• 单次实验时间:从4小时缩短到2小时
• 转印成功率:从50%提升到90%
• 条带质量:清晰锐利,背景干净
"最重要的是理解了每个步骤的原理。"小陈总结说,"知道为什么这么做,就能灵活应对各种情况。"
这台迷你一站式设备确实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。现在,它已经成为实验室进行快速Western Blot筛选的首选工具。希望这份指南能帮助你避开我们踩过的坑,快速掌握这个高效的工具。
本文由北京六一生物编辑整理。
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1970年,50多年的历史,公司先后3次承担电泳装置产品国家、行业标准的起草、修订工作,2009年负责《基础电泳装置》国家标准已发布实施。专业生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检验分析仪器的科技型国有企业。
主要生产包含电泳仪、紫外分析仪、凝胶成像分析系统、酶标仪、化学发光成像系统、基因扩增仪等检验分析设备。
如果您对我们的产品有任何问题,欢迎您的来电:400 960 6117
我们的目标是:做生物化学分析仪器行业海尔
作为实验室第一个"吃螃蟹"的人,我决定带她走一遍完整的操作流程。这台将电泳和转印功能集成在一起的迷你设备,确实需要一些特别的技巧。
第一阶段:设备组装——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
第一次尝试的教训:
小陈按照说明书安装转印模块时,听到"咔哒"声就以为安装到位。结果灌完缓冲液后,发现槽体边缘有细微渗漏。
"问题出在这里。"我指着模块底部的定位销说,"这个销子必须完全卡进基座的凹槽,听到两声清脆的'咔哒'才算到位。"
我们的标准组装流程:
1. 水平校准:将主机放在水平台面上,用水平仪调整底座脚垫
2. 模块安装:先装电泳模块,听到一声"咔哒";再装转印模块,听到第二声"咔哒"
3. 密封检查:加入少量去离子水,静置5分钟观察是否渗漏
小陈按照新方法重新安装后,兴奋地说:"原来要听到两声'咔哒'!这下完全不漏了。"
第二阶段:凝胶制备——小尺寸的大学问
常见误区:
第一次制胶时,小陈按传统方法配制了50ml琼脂糖溶液,结果发现迷你胶槽只能容纳30ml。"多出来的溶液全浪费了。"她懊恼地说。
我们的优化方案:
1. 精确计算:使用25ml刻度试管配制溶液
2. 温度控制:60℃水浴保温,防止提前凝固
3. 快速灌胶:从溶液取出到灌胶完成控制在2分钟内
关键改进:
我们发现将琼脂糖浓度从1%提高到1.2%,可以使迷你胶的机械强度更好,转印时不易破裂。这个细节让成功率从70%提升到了95%。
第三阶段:电泳参数——小槽体的特殊设置
初始设置的错误:
小陈直接套用大型电泳仪的参数(100V,45分钟),结果条带严重弯曲。"为什么同样的参数在这里就不行?"她困惑地问。
问题分析:
迷你电泳槽的缓冲液量少,电阻小,同样电压下电流更大,产热更明显。
优化后的参数:
• 初始电压:80V(15分钟)
• 分离电压:100V(20分钟)
• 全程措施:槽体周围放置冰袋降温
"调整后条带笔直,迁移速度也很理想。"小陈在实验记录中写道:"不能生搬硬套参数,要理解设备原理。"
第四阶段:转印准备——最关键的衔接环节
最容易出错的步骤:
第一次转印时,小陈在取出凝胶时不小心撕裂了边缘。"这么小的胶太难操作了。"她抱怨道。
我们的技巧:
1. 专用工具:定制迷你胶铲,宽度与胶体匹配
2. 湿润操作:将胶铲浸入缓冲液再操作
3. 支撑转移:用塑料片托着凝胶移动
创新方法:
实验室技术员设计了一个简易的"凝胶转移器":将薄塑料片剪成U形,刚好可以托住凝胶移动。这个小发明让凝胶破损率从30%降到了接近零。
第五阶段:转印设置——精密如钟表
常见问题:
小陈第一次转印时,由于滤纸和膜没有精确对齐,导致部分区域转印不完全。
我们的标准流程:
1. 精确裁剪:使用模具统一裁剪滤纸和膜
2. 按序组装:负极板-海绵-滤纸-凝胶-膜-滤纸-海绵-正极板
3. 去除气泡:用玻璃棒从中心向四周滚压
"就像做三明治,每一层都要平整对齐。"小陈开玩笑说。她现在能在3分钟内完美组装好转印"三明治"。
第六阶段:同步操作——真正的一站式体验
效率提升的关键:
当第一块胶在电泳时,我们同步进行第二块胶的转印准备。这样当第一块电泳结束,可以立即开始转印,同时第二块胶开始电泳。
我们的时间表:
• 9:00:第一块胶开始电泳(35分钟)
• 9:10:准备第二块胶的转印"三明治"
• 9:35:第一块胶转印开始(第二块胶电泳开始)
• 10:10:第二块胶转印开始
"原来一站式是这个意思!"小陈兴奋地说,"以前电泳和转印要分开大半天,现在两小时就能完成两个样本的全流程。"
避坑指南:我们踩过的那些"坑"
坑一:缓冲液混淆
第一次实验时,误将转印缓冲液用于电泳,导致条带异常。现在我们用不同颜色的瓶子区分,电泳缓冲液用透明瓶,转印缓冲液用棕色瓶。
坑二:电压记忆错误
有次重复使用上一个程序的电压设置,导致转印失败。现在每次开始前都重置参数。
坑三:膜干燥
转印过程中膜部分干燥会影响效率。我们现在每10分钟检查一次缓冲液液面。
进阶技巧:让实验更完美
温度控制:
夏季高温时,我们在转印槽周围放置冰袋,将温度控制在25℃以下,大大提高了转印效率。
缓冲液回收:
电泳缓冲液可以回收利用2-3次,但转印缓冲液必须每次新鲜配制,这个细节很重要。
成果展示:从生手到熟手的蜕变
经过两周的练习,小陈已经能独立完成一站式操作。她的最新实验记录显示:
• 单次实验时间:从4小时缩短到2小时
• 转印成功率:从50%提升到90%
• 条带质量:清晰锐利,背景干净
"最重要的是理解了每个步骤的原理。"小陈总结说,"知道为什么这么做,就能灵活应对各种情况。"
这台迷你一站式设备确实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。现在,它已经成为实验室进行快速Western Blot筛选的首选工具。希望这份指南能帮助你避开我们踩过的坑,快速掌握这个高效的工具。
本文由北京六一生物编辑整理。
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1970年,50多年的历史,公司先后3次承担电泳装置产品国家、行业标准的起草、修订工作,2009年负责《基础电泳装置》国家标准已发布实施。专业生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检验分析仪器的科技型国有企业。
主要生产包含电泳仪、紫外分析仪、凝胶成像分析系统、酶标仪、化学发光成像系统、基因扩增仪等检验分析设备。
如果您对我们的产品有任何问题,欢迎您的来电:400 960 6117
我们的目标是:做生物化学分析仪器行业海尔
标签:
新闻资讯
-
2025-11-13
DYCZ-40D迷你转印电泳仪如何为我们节省50%的操作空间与时间
-
2025-11-13
手把手操作DYCZ-40D:从电泳到转印的"一站式"完整流程与避坑指南
-
2025-11-13
DYCZ-24KF使用中最常见的五个问题与优化技巧
-
2025-11-12
DYCZ-24KF使用中最常见的五个问题与优化技巧
-
2025-11-12
DYCZ-24KF上手实录:从零开始到高效跑满四板胶
-
2025-11-12
DYCZ-24KF四板电泳仪三个月深度使用:一位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真实体验
-
2025-11-11
DYCP-32B从开箱到跑出首块清晰胶图的全程实录
-
2025-11-11
DYCP-32B使用中条带模糊、拖尾的快速排查指南


在线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