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,六一生物专注于生产电泳仪,电泳槽电源 ,凝胶成像系统,基因扩增仪等实验室用检验分析产品,是电泳槽装置行业的领军企业

创于1970年专业电泳实验系统制造商

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,政府采购重点供应商,多次中标世界银行

六一生物咨询热线

400 960 6117
首页 > 新闻动态 > 行业知识 > DYCZ-24F双垂直电泳仪初体验:从组装到出结果的3次翻车记录

行业知识

DYCZ-24F双垂直电泳仪初体验:从组装到出结果的3次翻车记录

作者:六一生物 发布时间:2025-08-13 09:44:15 点击:
    第一次拆开DYCZ-24F的纸箱时,我对着那堆零件发了半天愣——两块长玻璃板、两块短玻璃板、四个带螺丝的制胶架,还有一包摸起来硬邦邦的硅胶条。说明书上画着简易组装图,配文就八个字:"对齐卡槽,拧紧螺丝"。当时还觉得这有什么难的,结果光把玻璃板卡进架子,就耗掉了整整20分钟。现在回想起来,这台仪器就像个外冷内热的伙伴,得熬过最初的磨合,才能摸清它的脾气。

一、组装时的"手忙脚乱":硅胶条和螺丝的较量

硅胶条:温水里泡出的"软脾气"

第一次装板时,那根黑色硅胶条简直像块塑料硬壳,怎么都塞不进制胶架的凹槽里。我捏着两头使劲往中间怼,好不容易卡进去,拐角处却鼓出个小包。当时没当回事,灌胶的时候就见胶液顺着鼓包的缝隙往外渗,不到半分钟就漏成了小瀑布,新买的琼脂糖溶液糟蹋了大半。

站在实验台跟前盯着漏胶,突然想起师兄说过"硅胶条怕干"。赶紧烧了杯温水(大概40℃,手感温热不烫),把硅胶条泡进去。10分钟后捞出来,原本硬邦邦的条带变得软乎乎的,用手指能轻松捏出弧度。这次沿着槽壁慢慢推,硅胶条像有了吸力似的贴在凹槽里,边角严丝合缝,灌胶时一滴都没漏。后来才知道,这硅胶条是天然橡胶做的,遇冷会变硬,实验室空调开太低就容易出问题——现在每次用前泡温水成了我的固定仪式。

玻璃板:对齐是门"光影艺术"

两块玻璃板往制胶架上卡的时候,总出现一边高一边低的情况。说明书说"对齐即可",可这"齐"的标准到底是什么?我对着天花板的灯反复调整,直到两块板的边缘在灯光下连成一条直线,才算勉强满意。

最崩溃的是第一次装四块板(这机器能同时跑两块胶,每块胶要两块板)。为了赶时间,我把四块板一股脑塞进架子,结果左边两块歪向里,右边两块歪向外。灌胶时左边的胶面倾斜,跑出来的条带像滑梯一样往低处偏。现在学乖了,每次只装两块板,装完后把制胶架举到眼前,平视着看板的边缘是否平行,确认没问题再装另外两块——虽然多花5分钟,但条带至少不会歪得离谱。

螺丝:"用力"反而办坏事

说明书上那句"对角线拧紧",我最初理解成"拧到拧不动为止"。第一次拧螺丝时,我用尽全力把四个角的螺丝拧到底,只听"咔"的一声脆响,玻璃板边缘裂了个2厘米长的缝。那是块新板,30块钱就这么废了,心疼得我半天没说话。

后来问实验室的老技术员,他拿起我的螺丝示范:"你看,用拇指和食指拧,感觉到有阻力就停,过会儿再拧半圈,这样既密封又不伤玻璃。"我照着试了试,果然,当螺丝拧到"有点费劲但还能转动"的程度时,玻璃板严丝合缝,灌胶时一点不漏。现在装板,我会分两次拧螺丝:第一次每个螺丝拧到半紧,第二次按对角线顺序补拧,四块板装下来,手指一点不累,还从没再裂过玻璃。

二、跑胶时的"意外频发":电流和气泡的暗号

电流飙升:缓冲液是"隐形开关"

第一次试跑蛋白胶时,我按师兄说的设置了120V电压,刚启动电源,电流就从正常的80mA冲到200mA,电源发出刺耳的报警声。我手忙脚乱地断电,拆下来检查了半天,没发现任何问题——玻璃板没裂,硅胶条没松,到底哪出问题了?

恰好工程师来实验室维护设备,他指着两块胶中间的凹槽说:"这里没加缓冲液吧?"我这才注意到,这机器的结构是两块胶共用一个缓冲液槽,中间的凹槽必须灌满缓冲液才能形成回路。刚才只往外面的大槽加了缓冲液,中间的凹槽是空的,等于直接短路了。加好缓冲液再开机,电流稳稳地停在80mA,跑出来的条带笔直清晰。现在每次开机前,我都会用吸管往中间凹槽补缓冲液,直到液面和外面的大槽齐平——这个细节,说明书上只字未提,全靠自己踩坑才发现。

条带倾斜:水平仪藏在"气泡里"

有次跑胶,条带左边高右边低,相差能有2毫米。我以为是玻璃板没对齐,拆下来重新装了三遍,问题还是没解决。中午吃饭时盯着桌上的水杯发呆,突然想到:会不会是电泳槽本身不平?

回实验室找了个水平仪(就是贴瓷砖用的那种小水泡仪),垫在电泳槽底下一看,水泡果然偏向左边。我剪了小块A4纸垫在左边的支撑脚底下,反复调整了三次,直到水平仪的水泡居中。再跑胶时,条带果然笔直了。更妙的是,我发现当电泳槽水平时,缓冲液里的气泡会均匀地从电极冒出来;如果没放平,气泡就会往低处聚集——现在不用水平仪,光看气泡分布就能判断槽体平不平,这是属于我的小窍门。

条带模糊:冰袋是"夏天救星"

去年七月,实验室空调坏了,室温飙升到30℃。那天跑的胶条带全糊成了一团,连Marker都看不清。我以为是电压太高,降到100V还是一样,急得满头大汗。

隔壁组的师姐路过,看到我满头汗,笑着说:"给你的电泳槽降降温啊。"她教我用塑料袋裹着冰袋,放在电泳槽两侧的凹槽里(这机器侧面有专门的散热槽)。冰袋融化的水不会流进仪器,还能把温度维持在25℃左右。我照着做了,果然,条带边缘变得像刀切一样整齐。现在夏天跑胶,我必在两侧放冰袋,每40分钟换一次,哪怕空调正常也不例外——这台机器好像特别怕热,温度一高就"闹脾气"。

三、现在的"顺手操作":三个月摸索出的流程

用了三个月,我总结出一套"快手流程",从组装到出结果,比刚开始快了整整一倍:

1. 预处理5分钟:硅胶条泡温水(同时擦玻璃板)→玻璃板对齐卡进架子→对角线拧螺丝(分两次)。现在这套动作行云流水,闭着眼睛都能完成。

2. 灌胶小技巧:胶液煮好后别急着倒,放凉到55℃(用手背试,不烫就行)→倒胶时让胶液顺着玻璃板流,别直接浇在中间→灌完后把制胶架倾斜45度放10分钟,气泡会自己往上跑。以前总用吸管挑气泡,现在靠倾斜就能解决,省了不少事。

3. 上样顺序:先加Marker(定位用)→从左到右依次上样,每上完一个样,枪头在孔边缘蹭一下,多余的液体就不会滴进其他孔→上样量超过15μL时,分两次加(第一次加10μL,等5秒再补剩下的),避免样品溢出。

4. 跑胶监控:启动电源后先看30秒,电流稳定在80-100mA就没问题→每隔20分钟看一眼溴酚蓝的位置(这机器跑蛋白胶,溴酚蓝到玻璃板底部1cm时正好)→夏天必放冰袋,冬天提前把缓冲液温到室温。

上周师妹借我的仪器用,跑出来的条带又直又清晰,她感慨说:"这机器真好用啊。"我笑着没说话——她没见过我第一次用它时,漏胶漏到满桌都是的狼狈;没见过我为了对齐玻璃板,在灯光下反复调整的样子;更没见过我因为条带模糊,凌晨两点重新配胶的无奈。

其实哪有什么"好用"的仪器,不过是用得多了,摸清了它的脾气:知道它怕硅胶条太硬,就提前泡温水;知道它怕受力不均,就温柔地拧螺丝;知道它怕温度太高,就备好冰袋。就像与人相处,熬过最初的磨合,总能找到舒服的方式。

现在每次用DYCZ-24F,听着电流稳定的"嗡嗡"声,看着条带在胶上慢慢分离,总会想起第一次拆包装时的手足无措。或许科研就是这样,从陌生到熟悉,从笨拙到熟练,那些踩过的坑,最终都会变成通往成功的路。


本文由北京六一生物编辑整理。

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1970年,50多年的历史,公司先后3次承担电泳装置产品国家、行业标准的起草、修订工作,2009年负责《基础电泳装置》国家标准已发布实施。专业生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检验分析仪器的科技型国有企业。

主要生产包含电泳仪、紫外分析仪、凝胶成像分析系统、酶标仪、化学发光成像系统、基因扩增仪等检验分析设备。

如果您对我们的产品有任何问题,欢迎您的来电:400 960 6117  

我们的目标是:做生物化学分析仪器行业海尔

标签:

新闻资讯

相关产品

在线客服
六一生物 联系方式

热线电话

13810064661

上班时间

周一到周五

公司电话

400 960 6117

二维码
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移动站点
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