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,六一生物专注于生产电泳仪,电泳槽电源 ,凝胶成像系统,基因扩增仪等实验室用检验分析产品,是电泳槽装置行业的领军企业

创于1970年专业电泳实验系统制造商

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,政府采购重点供应商,多次中标世界银行

六一生物咨询热线

400 960 6117
首页 > 新闻动态 > 行业知识 > 电泳实验细节优化:提升实验成功率的关键要点

行业知识

电泳实验细节优化:提升实验成功率的关键要点

作者:六一生物 发布时间:2025-08-21 09:20:00 点击:
    做电泳实验第三年,我终于摆脱了“跑胶全凭运气”的困境——前两年总在重复“配胶-上样-跑废-重配”的循环,光因为条带歪、胶漏液浪费的试剂,就能买两箱离心机耗材。直到实验室那位退休返聘的张老师,指着我刚灌好的胶说“你看这梳孔,歪得跟蛇似的,条带能跑正才怪”,我才意识到:电泳实验的成败,全藏在那些没人特意教的细节里。现在我把这些“抠细节”的实战心得整理出来,每个要点都带着我踩过的坑,新手照着做,跑胶成功率能直接提上来。

一、灌胶:别让“温差”和“手抖”毁了第一步

灌胶是跑胶的基础,以前我总觉得“把胶倒进去等凝就行”,结果要么胶里裹满气泡,要么梳孔歪得没法上样,后来才发现,哪怕是“倒胶”这个简单动作,都有优化空间。

1. 胶液降温:用37℃水浴“温着”,比室温快10分钟

第一次灌胶时,刚煮好的胶液(快60℃)直接倒进槽,不仅把胶槽底部的密封垫烫变形,胶还凝得一块厚一块薄。张老师教我:胶液煮好后别等凉透,放进37℃水浴锅温5分钟,用手摸烧瓶外壁,不烫就行。现在我每次煮胶前,都会先把水浴锅调到37℃,胶液煮好直接放进去,倒的时候温度刚好45℃左右,既不会烫坏胶槽,灌完15分钟就能凝,比等凉到室温快了足足10分钟。

有次实验室水浴锅坏了,我就把烧瓶放在装着温水的烧杯里“保温”,效果一样好——关键是别让胶液温度忽高忽低,不然凝出来的胶密度不均,跑条带时肯定歪。

2. 倒胶手法:贴着槽壁“慢流”,气泡少到不用挑

以前倒胶总跟赶火车似的,烧瓶一斜,胶液“哗啦”倒进槽,结果裹了一肚子气泡,用牙签挑半天还挑不干净,跑胶时气泡处的条带直接断成两截。现在我倒胶时,会把烧瓶嘴贴紧胶槽内壁,像倒红酒那样慢慢倾斜,让胶液顺着槽壁“流”进去,而不是“冲”进去。这样倒出来的胶,基本没什么气泡,偶尔有个小气泡,用牙签尖轻轻戳一下,气泡就浮上来了,比以前省了5分钟挑气泡的时间。

上周带本科生做实验,有个同学倒胶太快,胶里全是气泡,我让他按我的方法重新倒,第二次就几乎没气泡了——手法这东西,练一次就有感觉。

3. 插梳时机:等胶“粘手不沾手”再插,梳孔比尺子还正

新手最容易犯的错,就是灌完胶立马插梳,结果胶没凝住,梳子一插就歪,还把胶戳出洞。我以前就这么干过,梳孔歪得没法上样,只能把胶抠出来重新灌。现在灌完胶,我会等3分钟,用手指轻轻碰一下胶液表面:感觉有点黏,但不粘手(就像刚从冰箱拿出来的果冻),再慢慢把梳子插进去。插的时候要垂直往下,别左右晃,插到底后轻轻转一下梳子,确保梳孔边缘和胶贴紧,这样上样时绝不会漏液。

上次师妹按我的方法插梳,梳孔比她之前歪歪扭扭的样子整齐太多,上样时样品全乖乖待在孔里,没漏一滴。

二、上样:别让“手抖”和“粗心”浪费样品

上样时手一抖、加错量,整板胶可能就白跑了。我以前因为上样失误,浪费过珍贵的酶切样品,现在总结出两个小技巧,上样又快又准。

1. 样品稀释:按“孔容量”算体积,别贪多

有次为了让条带更亮,我把上样量从10μL加到20μL,结果样品从梳孔溢出来,不仅自己的条带拖尾,还污染了旁边的样品孔。后来查胶槽说明书才知道,我们用的梳孔容量只有15μL,超过这个量肯定漏。现在我每次上样前,都会先测样品浓度,浓度高就用TE缓冲液稀释,确保上样量控制在12-15μL之间——哪怕条带淡一点,也比漏样污染强。

如果样品浓度实在太低,我就用真空浓缩仪浓缩,浓缩后再上样,条带又亮又清晰,还不会溢样。

2. 上样工具:用8通道排枪,加错孔的概率降为零

以前用单道移液器上样,24个样品得加8分钟,手酸得不行,还总怕数错孔。有次加着加着,把阴性对照加到了阳性样品孔里,结果数据全乱了,只能重新做实验。现在我换成8通道排枪,先把样品按顺序在离心管架上摆好,吸一次能加8个样,3分钟就能上完所有样品,手也不酸了。

上样时我还有个小习惯:在离心管架上贴标签,写清楚“1-8”“9-16”,加完一列就划掉一列,再也没加错过孔。上次带6个本科生上样,用排枪的同学没一个加错,比用单道移液器的成功率高太多。

三、跑胶:别让“参数乱调”和“温度失控”毁了条带

跑胶时电压、时间调错,条带要么跑太快糊了,要么跑太慢浪费时间。我以前总凭感觉设参数,结果跑出来的条带要么“宽得像面条”,要么“没跑够距离”,后来才摸清:跑胶参数得跟着样品“走”。

1. 电压匹配:小片段“快跑”,大片段“慢跑”

跑100-1000bp的PCR产物时,我以前用80V跑,结果跑了40分钟,条带还没到凝胶中间,浪费时间不说,条带还扩散了。张老师告诉我,小片段分子小,跑得快,得用高电压“催一催”。现在跑小片段,我用120-130V,25-30分钟就能跑到位,条带又细又亮;跑1kb以上的质粒或基因组DNA,就用80-100V慢慢跑,40-50分钟刚好,条带能分清楚超螺旋、线性和开环三种形态,不会糊在一起。

有次赶实验进度,跑5kb的质粒用了110V,结果条带跑成一团,只能重新准备样品,又花了2小时——真是欲速则不达。

2. 温度控制:别总开盖子,30℃是“安全线”

夏天跑胶时,我总忍不住开盖子看进度,结果胶槽里的温度忽高忽低,条带跑得歪歪扭扭。后来张老师让我在胶槽里放个温度计,跑胶时温度控制在30℃以内,超过这个温度,条带就容易扩散。现在我跑胶时,除非时间快到了,不然绝不轻易开盖子。要是室温超过30℃,我就在胶槽旁边放个冰袋(用毛巾裹住,别直接接触胶槽),上次这么做,温度稳定在28℃,条带比没放冰袋时整齐多了。

有次实验室空调坏了,我甚至把仪器搬到通风柜里跑胶,就为了保持温度稳定——细节做到位,条带才不会“闹脾气”。

四、收尾:别让“偷懒”影响下次实验

跑胶结束后别着急拆胶,做好这两步,不仅能保护仪器,还能让下次实验更顺利。

1. 拆胶顺序:先关电源再拔线,别带电操作

第一次拆胶时,我忘了关电源,手碰到电极差点触电,现在每次都先关电源,拔掉插头,再拆胶槽。拆胶时要轻,别用力掰胶槽的卡扣,不然卡扣容易断,下次灌胶会漏液。我以前有个胶槽就是因为拆得太用力,卡扣断了,灌一次漏一次,换个胶槽花了100多块,还耽误了实验。

现在拆胶槽,我会先把电极线拔下来,再轻轻掰开卡扣,动作慢一点,仪器能多用好几年。

2. 仪器清洁:每次用完擦一擦,电极不氧化

跑胶后胶槽里会有胶渣和缓冲液残留,不清理的话,电极容易氧化,下次跑胶电流会不稳。我每次拆完胶,都会用清水把胶槽冲干净,电极用软布擦一下,要是有盐结晶,就用10%的柠檬酸溶液泡5分钟,再冲干净。现在我的电泳仪用了3年,电极还是亮银色,电流波动从来没超过±2mA,比实验室里没清理过的仪器好用多了。

有次师妹忘了清洁,胶槽里的缓冲液干成了盐块,我用柠檬酸溶液泡了10分钟才擦掉——还是每次用完就清洁,省得后面麻烦。

结尾:细节不是“麻烦事”,是成功率的“保险”

以前总觉得电泳实验“难”,后来才发现,难的不是步骤,而是把每个细节做到位。灌胶时控制好温度,上样时选对工具,跑胶时调好参数,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,其实是提升成功率的关键。

现在我带新手做实验,都会把这些细节教给他们,看着他们第一次就能跑出清晰条带,不用像我以前那样反复返工,特别有成就感。其实电泳实验就像做饭,火候、调料、手法都到位了,味道自然差不了——实验已经够累了,能少走点弯路,多省点时间,不是很好吗?


本文由北京六一生物编辑整理。

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1970年,50多年的历史,公司先后3次承担电泳装置产品国家、行业标准的起草、修订工作,2009年负责《基础电泳装置》国家标准已发布实施。专业生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检验分析仪器的科技型国有企业。

主要生产包含电泳仪、紫外分析仪、凝胶成像分析系统、酶标仪、化学发光成像系统、基因扩增仪等检验分析设备。

如果您对我们的产品有任何问题,欢迎您的来电:400 960 6117  

我们的目标是:做生物化学分析仪器行业海尔

标签:

新闻资讯

相关产品

在线客服
六一生物 联系方式

热线电话

13810064661

上班时间

周一到周五

公司电话

400 960 6117

二维码
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移动站点
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