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动态
新闻资讯
- DYCP-36 与 DYCP-37B 怎么选?关键差异与场景化选购指南
- DYCP-36等电聚焦电泳槽电源选配与核心参数设置指南
- DYCP-36 双向等电聚焦实操指南:核心技术要点解析
- DYCP-36型等电聚焦电泳槽常见故障分析与专业处置方案
- DYCP-36型等电聚焦电泳槽:一份来自实验室的“生存指南”
- 如何提高DYCP-36型等电聚焦电泳槽的凝胶制备效率?
联系我们
联系人:张先生
手机:13810064661
电话:400 960 6117
邮箱:ly@ly.com.cn
地址:北京市房山区阎富路69号院25号楼1至4层101,1至4层102
行业知识
DYCP-36 双向等电聚焦实操指南:核心技术要点解析
作者:六一生物
发布时间:2025-10-11 09:08:31
点击:
DYCP-36 双向等电聚焦实操指南:核心技术要点解析
一、 凝胶灌注:成败在此一举
双向电泳的第一向(IEF)对凝胶质量的要求堪称苛刻。任何细微的不均都会在第二向中放大。
1、胶液配制:细节决定均一度 配制含尿素的两性电解质凝胶时,剧烈的摇晃或搅拌会引入空气并促使尿素降解。我们的经验是使用磁力搅拌器在低速下温和混匀至少15分钟。关键一步:胶液混合后必须进行真空抽滤。这不仅去除了溶解的气体,有效防止聚合后胶体内产生微小气泡,更能滤除未完全溶解的尿素晶体及其他杂质,这是确保凝胶均一性的核心环节。过滤后立即分装并冷冻保存,避免反复冻融。
2、灌注手法:杜绝气泡的秘诀 使用玻璃注射器(去除针头)吸取适量胶液。将注射器出口紧密抵近玻璃管底部,以缓慢且恒定的速度推动活塞,使胶液自下而上平稳地填充管内空间。此法利用流体压力自然排出空气,可杜绝传统倾倒法难以避免的气泡问题。灌胶后立即用水封端,确保凝胶界面平整。
二、 样品预处理:容易被忽视的关键
样品质量直接决定分辨率,而其离子强度是首要控制指标。
1、电导率管控:高盐是IEF的“天敌” 高盐浓度会引发初始电流过高、聚焦电压无法提升、蛋白修饰乃至烧胶。样品必须经过充分的透析或使用脱盐柱进行处理。条件允许时,可用电导率仪监测处理后的样品,其电导值应接近所用样品水化液的数值。这是一个简单的验证步骤,却能避免多数失败。
2、上样策略:主动水化的优势 对于DYCP-36,我们推荐主动水化上样。将样品与水化液充分混合后,直接加入到聚焦槽中,再将预先制备好的IPG胶条(胶面朝下)缓缓放入槽内,确保样品溶液均匀接触胶条全长。此方法比传统杯上样更简便,且能减少样品成团效应,提高重复性。
三、 冷却系统:热管理的核心
等电聚焦过程会产生大量焦耳热,有效的热管理是实验成败的关键。
1、冷却液循环:连接是基础,预冷是精髓 连接管路时,务必区分“出液口”与“回液口”,并检查所有接口的紧固性,任何泄漏都会导致冷却效率下降。核心技巧:在正式通电前,先开启循环机设定为 18-20℃ 并运行至少15-20分钟,充分预冷电泳槽主体。这一步能为整个聚焦过程建立一个稳定可靠的低温环境,避免初始过热。
2、功率管理:“软启动”的智慧 即使冷却正常,初始聚焦阶段也建议采用线性升压或步进式升压。例如,在最初1-2小时内,将电压从低值(如300-500V)逐步升高至最终设定值。这种策略允许体系内的离子先进行初步迁移,避免因瞬间功率过大产生局部过热,从而保护敏感的蛋白质样品并促进稳定pH梯度的形成。
四、 聚焦程序:超越时间控制
聚焦程序并非简单设定时间,需根据样品性质进行优化。
以伏小时(Vhr)为完成标准 对于复杂样品,仅以时间为控制标准并不精确。更科学的做法是将累积伏小时(Voltage-hours) 作为聚焦完成的判断依据。例如,17cm的IPG胶条通常需要60000-80000 Vhr的总量。若仪器支持伏小时控制模式,应优先采用。
梯度聚焦的应用 对于难聚焦的样品,可采用步进式升压程序。先在低电压下聚焦一段时间,使样品进入胶内并初步迁移,再阶梯式升高电压至最终值。此策略有助于减轻高盐样品的影响,改善蛋白的聚焦效果。
遵循以上从实践中总结的指南,系统性地把控从制胶到聚焦的每一个技术细节,将极大提升使用DYCP-36进行双向等电聚焦实验的重现性与成功率。精密实验的核心在于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流程的标准化控制。
本文由北京六一生物编辑整理。
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1970年,50多年的历史,公司先后3次承担电泳装置产品国家、行业标准的起草、修订工作,2009年负责《基础电泳装置》国家标准已发布实施。专业生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检验分析仪器的科技型国有企业。
主要生产包含电泳仪、紫外分析仪、凝胶成像分析系统、酶标仪、化学发光成像系统、基因扩增仪等检验分析设备。
如果您对我们的产品有任何问题,欢迎您的来电:400 960 6117
我们的目标是:做生物化学分析仪器行业海尔
一、 凝胶灌注:成败在此一举
双向电泳的第一向(IEF)对凝胶质量的要求堪称苛刻。任何细微的不均都会在第二向中放大。
1、胶液配制:细节决定均一度 配制含尿素的两性电解质凝胶时,剧烈的摇晃或搅拌会引入空气并促使尿素降解。我们的经验是使用磁力搅拌器在低速下温和混匀至少15分钟。关键一步:胶液混合后必须进行真空抽滤。这不仅去除了溶解的气体,有效防止聚合后胶体内产生微小气泡,更能滤除未完全溶解的尿素晶体及其他杂质,这是确保凝胶均一性的核心环节。过滤后立即分装并冷冻保存,避免反复冻融。
2、灌注手法:杜绝气泡的秘诀 使用玻璃注射器(去除针头)吸取适量胶液。将注射器出口紧密抵近玻璃管底部,以缓慢且恒定的速度推动活塞,使胶液自下而上平稳地填充管内空间。此法利用流体压力自然排出空气,可杜绝传统倾倒法难以避免的气泡问题。灌胶后立即用水封端,确保凝胶界面平整。
二、 样品预处理:容易被忽视的关键
样品质量直接决定分辨率,而其离子强度是首要控制指标。
1、电导率管控:高盐是IEF的“天敌” 高盐浓度会引发初始电流过高、聚焦电压无法提升、蛋白修饰乃至烧胶。样品必须经过充分的透析或使用脱盐柱进行处理。条件允许时,可用电导率仪监测处理后的样品,其电导值应接近所用样品水化液的数值。这是一个简单的验证步骤,却能避免多数失败。
2、上样策略:主动水化的优势 对于DYCP-36,我们推荐主动水化上样。将样品与水化液充分混合后,直接加入到聚焦槽中,再将预先制备好的IPG胶条(胶面朝下)缓缓放入槽内,确保样品溶液均匀接触胶条全长。此方法比传统杯上样更简便,且能减少样品成团效应,提高重复性。
三、 冷却系统:热管理的核心
等电聚焦过程会产生大量焦耳热,有效的热管理是实验成败的关键。
1、冷却液循环:连接是基础,预冷是精髓 连接管路时,务必区分“出液口”与“回液口”,并检查所有接口的紧固性,任何泄漏都会导致冷却效率下降。核心技巧:在正式通电前,先开启循环机设定为 18-20℃ 并运行至少15-20分钟,充分预冷电泳槽主体。这一步能为整个聚焦过程建立一个稳定可靠的低温环境,避免初始过热。
2、功率管理:“软启动”的智慧 即使冷却正常,初始聚焦阶段也建议采用线性升压或步进式升压。例如,在最初1-2小时内,将电压从低值(如300-500V)逐步升高至最终设定值。这种策略允许体系内的离子先进行初步迁移,避免因瞬间功率过大产生局部过热,从而保护敏感的蛋白质样品并促进稳定pH梯度的形成。
四、 聚焦程序:超越时间控制
聚焦程序并非简单设定时间,需根据样品性质进行优化。
以伏小时(Vhr)为完成标准 对于复杂样品,仅以时间为控制标准并不精确。更科学的做法是将累积伏小时(Voltage-hours) 作为聚焦完成的判断依据。例如,17cm的IPG胶条通常需要60000-80000 Vhr的总量。若仪器支持伏小时控制模式,应优先采用。
梯度聚焦的应用 对于难聚焦的样品,可采用步进式升压程序。先在低电压下聚焦一段时间,使样品进入胶内并初步迁移,再阶梯式升高电压至最终值。此策略有助于减轻高盐样品的影响,改善蛋白的聚焦效果。
遵循以上从实践中总结的指南,系统性地把控从制胶到聚焦的每一个技术细节,将极大提升使用DYCP-36进行双向等电聚焦实验的重现性与成功率。精密实验的核心在于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流程的标准化控制。
本文由北京六一生物编辑整理。
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1970年,50多年的历史,公司先后3次承担电泳装置产品国家、行业标准的起草、修订工作,2009年负责《基础电泳装置》国家标准已发布实施。专业生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检验分析仪器的科技型国有企业。
主要生产包含电泳仪、紫外分析仪、凝胶成像分析系统、酶标仪、化学发光成像系统、基因扩增仪等检验分析设备。
如果您对我们的产品有任何问题,欢迎您的来电:400 960 6117
我们的目标是:做生物化学分析仪器行业海尔
标签:
新闻资讯
-
2025-10-11
DYCP-36 与 DYCP-37B 怎么选?关键差异与场景化选购指南
-
2025-10-11
DYCP-36等电聚焦电泳槽电源选配与核心参数设置指南
-
2025-10-11
DYCP-36 双向等电聚焦实操指南:核心技术要点解析
-
2025-10-10
DYCP-36型等电聚焦电泳槽常见故障分析与专业处置方案
-
2025-10-10
DYCP-36型等电聚焦电泳槽:一份来自实验室的“生存指南”
-
2025-10-10
如何提高DYCP-36型等电聚焦电泳槽的凝胶制备效率?
-
2025-10-09
北京六一 DYCZ-MINI 2 使用注意事项:胶板对齐是门手艺活
-
2025-10-09
DYCZ-MINI 2 凝胶配方:一份新手避坑指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