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动态
新闻资讯
- DYCZ-40D迷你转印电泳仪实战精要:从新手到专家的进阶指南
- DYCZ-40D迷你转印电泳仪:3大核心问题与解决方案
- DYCP-36型等电聚焦电泳槽使用全攻略
- DYCZ-40G型转印电泳仪:实验室里的"靠谱老伙计"
- DYCZ-24DH型双板垂直电泳仪:实验室蛋白分离的得力助手
- DYCZ-24DN型迷你双垂直电泳仪:蛋白质组学研究的"实验室多面手"
联系我们
联系人:张先生
手机:13810064661
电话:400 960 6117
邮箱:ly@ly.com.cn
地址:北京市房山区阎富路69号院25号楼1至4层101,1至4层102
行业知识
DYCZ-40D迷你转印电泳仪:3大核心问题与解决方案
作者:六一生物
发布时间:2025-07-07 08:59:55
点击:
咱们实验室新添的DYCZ-40D迷你转印电泳仪,用了小半年真是越用越顺手。这台北京六一的小家伙别看个头小,做Western Blot转印特别给力,尤其是处理少量样品的时候,比大设备省缓冲液还省时间。今天就结合我实际操作的经验,聊聊DYCZ-40D迷你转印电泳仪的那些事儿,尤其是大家最常碰到的几个问题该怎么解决,再分享几个实际应用的案例。
一、产品定位与关键特性
DYCZ-40D就是专为小批量样品设计的,每次最多能转两块小胶,特别适合我们这种每天样品量不多的实验室。它那外壳是透明的聚碳酸酯,转印的时候能清楚看到里面的膜和胶,不像以前用的老设备,非得开盖才能瞅一眼。
最贴心的是转印夹分了黑白两色——黑色接阳极,白色接阴极,第一次用的师妹都没装反过。以前用没颜色区分的设备,好几次把正负极弄反,转完膜上啥都没有,白瞎了样品。
它的尺寸是真小,140×100×150mm,差不多就一个饭盒大小,放在超净台里一点不占地儿。重量才1kg,我一只手就能随便挪地方。缓冲液只要400ml,比大设备省了快一半,算下来每次实验能省不少试剂钱。不过得跟DYCZ-24DN电泳槽配套用,这点刚开始还不太习惯,用顺了发现这样组合特别灵活,电泳完直接转印,不用换地方。
二、用户最关注的三大问题解析
1. 转印效率低下问题
刚开始用的时候,总碰到膜上条带模模糊糊的情况,有时候甚至缺一块,后来慢慢摸出了门道。
(1)缓冲液配方太重要了!我试过好几种配方,最后固定用含20%甲醇的Tris-甘氨酸缓冲液(25mM Tris,192mM甘氨酸)。上次转一个120kDa的大蛋白,条带总是拖尾,把甲醇降到10%,再加了0.1%SDS,立马就清晰了。不过SDS加多了对膜不好,千万别超过0.2%。
(2)转印参数也得根据蛋白大小调。一般的蛋白(30-100kDa)用100V恒压,转60-90分钟就行。有次图快,50分钟就停了,结果小蛋白转过去了,大蛋白还在胶里没出来,后来乖乖转够90分钟才放心。
(3)操作上也有小技巧:PVDF膜一定要用甲醇泡1分钟,不然不亲水,蛋白挂不住;NC膜就简单了,直接用缓冲液泡就行。组装那个"三明治"结构的时候(顺序:阳极板-海绵垫-滤纸-凝胶-膜-滤纸-海绵垫-阴极板),我每次都用玻璃棒来回滚几遍,把气泡赶出去,有一次没滚好,膜上就留了个气泡形状的空白,特别明显。
2. 缓冲液过热问题
(1)这设备因为体积小,缓冲液少,容易发烫,夏天尤其明显。有次转印到一半,摸槽体烫手,赶紧停了,结果膜上的蛋白都有点变性,条带歪歪扭扭的。
(2)后来摸索出几个降温办法:把整个槽子放进4℃冰箱里转,效果最好,就是得时不时开门看看;或者在缓冲液里放个预冷的冰盒(用密封袋包好,别漏水);实在不行就分段转,30分钟停一次,放凉了再继续。
(3)不过有个教训得说一下:千万别直接往槽里扔冰块!上次有个同学这么干,结果聚碳酸酯外壳裂了道缝,还好没漏水,不然设备就废了。另外环境温度超过25℃就得提前想降温办法,别等烫了再处理。电极要是锈了也会导致发热,我现在每次用完都用去离子水冲干净电极,半年多了还跟新的一样。
3. 滤纸与凝胶粘连问题
(1)刚开始总碰到滤纸和凝胶粘在一起,一撕就把胶撕破了,心疼死我了。后来发现是滤纸尺寸没选对,现在都用比凝胶大1-2mm的滤纸,边缘能盖住胶,就不容易粘了。
(2)还有组装的时候,所有东西都得用缓冲液泡透,滤纸别太干也别太湿,稍微挤掉点水分正好。戴手套操作也很重要,手上的油脂沾到胶或滤纸上,也会导致粘连。转印完别磨蹭,赶紧拆下来,要是放久了胶干了,肯定粘得死死的。
(3)海绵垫用久了会变硬,我一般半年换一次新的,现在粘连的情况基本没再发生过。
4.性能优化与特殊样本处理
针对高分子量蛋白(>150kDa):可采用梯度转印策略(前30分钟3mA/cm²,后调至1mA/cm²);延长转印时间至2-3小时;在缓冲液中添加0.1%SDS。
对于小分子量蛋白(<20kDa):使用0.2μm孔径膜;缩短转印时间至45分钟;增加甲醇浓度至25%。
质量验证推荐方法:转印后对凝胶进行考马斯亮蓝染色检查残留蛋白;使用预染蛋白Marker直观评估转印效果;设置内参蛋白作为转印效率对照。
三、实际应用案例分享
案例1:教学实验中的高效应用
我们实验室承担着本科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课,每次有30组学生同时做Western Blot实验。以前用大型转印设备,不仅占地方,而且一组操作失误就可能影响整体。换成DYCZ-40D后,每个实验台放一台,学生们可以独立操作。上周做"大肠杆菌重组蛋白的检测"实验,30组学生用这台设备转印,成功率达到了95%,比以前用大设备时高了20%。学生们反映,黑白分明的转印夹设计特别好,再也不用担心正负极接反,而且体积小,操作时不用弯腰,特别方便。
案例2:少量珍贵样本的转印
上个月处理一批小鼠脑胶质瘤组织样本,总共只有8个样品,而且每个样本的蛋白量特别少,要是用大设备转印,缓冲液体积大,蛋白容易稀释。用DYCZ-40D转印,400ml缓冲液刚好,转印90分钟后,膜上的条带清晰得很。其中有个样本是从国外引进的特殊品系小鼠,特别珍贵,转印成功让我们顺利拿到了数据,要是失败了再想重复实验就难了。
案例3:应急实验的快速处理
有次晚上赶实验数据,需要紧急检测3个蛋白的表达量。从电泳到转印全程用DYCZ-40D,因为设备小,直接放在超净台里操作,不用来回搬动。设置100V恒压转印70分钟,转完马上进行抗体孵育,凌晨2点就拿到了结果,比用大设备节省了近2小时。这种小而快的特点,在紧急补数据的时候太给力了。
案例4:多批次实验的一致性保证
我们做药物筛选实验时,需要分批检测不同浓度药物处理后的细胞蛋白变化。用DYCZ-40D连续转印5批样本,每批设置相同的内参蛋白,结果发现内参条带的灰度值变异系数只有4.2%,比用大设备时的8.7%稳定多了。这说明它在多批次实验中能保持稳定的转印效果,保证了实验数据的可靠性。
四、使用注意事项
1.电源连接:使用配套DYY-7C型电源,严禁将设备放在电源上使用
2.安全警示:槽体为易碎品,需防跌落碰撞;电极含铂金丝,避免机械损伤
通过掌握这些核心问题的解决方案,用户可以充分发挥DYCZ-40D的体积优势,获得与大型设备相当的转印效果。该设备特别适合样品量少、需要快速完成实验的研究场景,是教学实验室和小型研究团队的理想选择。
本文由北京六一生物编辑整理。
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1970年,50多年的历史,公司先后3次承担电泳装置产品国家、行业标准的起草、修订工作,2009年负责《基础电泳装置》国家标准已发布实施。专业生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检验分析仪器的科技型国有企业。
主要生产包含电泳仪、紫外分析仪、凝胶成像分析系统、酶标仪、化学发光成像系统、基因扩增仪等检验分析设备。
如果您对我们的产品有任何问题,欢迎您的来电:400 960 6117
我们的目标是:做生物化学分析仪器行业海尔
一、产品定位与关键特性
DYCZ-40D就是专为小批量样品设计的,每次最多能转两块小胶,特别适合我们这种每天样品量不多的实验室。它那外壳是透明的聚碳酸酯,转印的时候能清楚看到里面的膜和胶,不像以前用的老设备,非得开盖才能瞅一眼。
最贴心的是转印夹分了黑白两色——黑色接阳极,白色接阴极,第一次用的师妹都没装反过。以前用没颜色区分的设备,好几次把正负极弄反,转完膜上啥都没有,白瞎了样品。
它的尺寸是真小,140×100×150mm,差不多就一个饭盒大小,放在超净台里一点不占地儿。重量才1kg,我一只手就能随便挪地方。缓冲液只要400ml,比大设备省了快一半,算下来每次实验能省不少试剂钱。不过得跟DYCZ-24DN电泳槽配套用,这点刚开始还不太习惯,用顺了发现这样组合特别灵活,电泳完直接转印,不用换地方。
二、用户最关注的三大问题解析
1. 转印效率低下问题
刚开始用的时候,总碰到膜上条带模模糊糊的情况,有时候甚至缺一块,后来慢慢摸出了门道。
(1)缓冲液配方太重要了!我试过好几种配方,最后固定用含20%甲醇的Tris-甘氨酸缓冲液(25mM Tris,192mM甘氨酸)。上次转一个120kDa的大蛋白,条带总是拖尾,把甲醇降到10%,再加了0.1%SDS,立马就清晰了。不过SDS加多了对膜不好,千万别超过0.2%。
(2)转印参数也得根据蛋白大小调。一般的蛋白(30-100kDa)用100V恒压,转60-90分钟就行。有次图快,50分钟就停了,结果小蛋白转过去了,大蛋白还在胶里没出来,后来乖乖转够90分钟才放心。
(3)操作上也有小技巧:PVDF膜一定要用甲醇泡1分钟,不然不亲水,蛋白挂不住;NC膜就简单了,直接用缓冲液泡就行。组装那个"三明治"结构的时候(顺序:阳极板-海绵垫-滤纸-凝胶-膜-滤纸-海绵垫-阴极板),我每次都用玻璃棒来回滚几遍,把气泡赶出去,有一次没滚好,膜上就留了个气泡形状的空白,特别明显。
2. 缓冲液过热问题
(1)这设备因为体积小,缓冲液少,容易发烫,夏天尤其明显。有次转印到一半,摸槽体烫手,赶紧停了,结果膜上的蛋白都有点变性,条带歪歪扭扭的。
(2)后来摸索出几个降温办法:把整个槽子放进4℃冰箱里转,效果最好,就是得时不时开门看看;或者在缓冲液里放个预冷的冰盒(用密封袋包好,别漏水);实在不行就分段转,30分钟停一次,放凉了再继续。
(3)不过有个教训得说一下:千万别直接往槽里扔冰块!上次有个同学这么干,结果聚碳酸酯外壳裂了道缝,还好没漏水,不然设备就废了。另外环境温度超过25℃就得提前想降温办法,别等烫了再处理。电极要是锈了也会导致发热,我现在每次用完都用去离子水冲干净电极,半年多了还跟新的一样。
3. 滤纸与凝胶粘连问题
(1)刚开始总碰到滤纸和凝胶粘在一起,一撕就把胶撕破了,心疼死我了。后来发现是滤纸尺寸没选对,现在都用比凝胶大1-2mm的滤纸,边缘能盖住胶,就不容易粘了。
(2)还有组装的时候,所有东西都得用缓冲液泡透,滤纸别太干也别太湿,稍微挤掉点水分正好。戴手套操作也很重要,手上的油脂沾到胶或滤纸上,也会导致粘连。转印完别磨蹭,赶紧拆下来,要是放久了胶干了,肯定粘得死死的。
(3)海绵垫用久了会变硬,我一般半年换一次新的,现在粘连的情况基本没再发生过。
4.性能优化与特殊样本处理
针对高分子量蛋白(>150kDa):可采用梯度转印策略(前30分钟3mA/cm²,后调至1mA/cm²);延长转印时间至2-3小时;在缓冲液中添加0.1%SDS。
对于小分子量蛋白(<20kDa):使用0.2μm孔径膜;缩短转印时间至45分钟;增加甲醇浓度至25%。
质量验证推荐方法:转印后对凝胶进行考马斯亮蓝染色检查残留蛋白;使用预染蛋白Marker直观评估转印效果;设置内参蛋白作为转印效率对照。
三、实际应用案例分享
案例1:教学实验中的高效应用
我们实验室承担着本科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课,每次有30组学生同时做Western Blot实验。以前用大型转印设备,不仅占地方,而且一组操作失误就可能影响整体。换成DYCZ-40D后,每个实验台放一台,学生们可以独立操作。上周做"大肠杆菌重组蛋白的检测"实验,30组学生用这台设备转印,成功率达到了95%,比以前用大设备时高了20%。学生们反映,黑白分明的转印夹设计特别好,再也不用担心正负极接反,而且体积小,操作时不用弯腰,特别方便。
案例2:少量珍贵样本的转印
上个月处理一批小鼠脑胶质瘤组织样本,总共只有8个样品,而且每个样本的蛋白量特别少,要是用大设备转印,缓冲液体积大,蛋白容易稀释。用DYCZ-40D转印,400ml缓冲液刚好,转印90分钟后,膜上的条带清晰得很。其中有个样本是从国外引进的特殊品系小鼠,特别珍贵,转印成功让我们顺利拿到了数据,要是失败了再想重复实验就难了。
案例3:应急实验的快速处理
有次晚上赶实验数据,需要紧急检测3个蛋白的表达量。从电泳到转印全程用DYCZ-40D,因为设备小,直接放在超净台里操作,不用来回搬动。设置100V恒压转印70分钟,转完马上进行抗体孵育,凌晨2点就拿到了结果,比用大设备节省了近2小时。这种小而快的特点,在紧急补数据的时候太给力了。
案例4:多批次实验的一致性保证
我们做药物筛选实验时,需要分批检测不同浓度药物处理后的细胞蛋白变化。用DYCZ-40D连续转印5批样本,每批设置相同的内参蛋白,结果发现内参条带的灰度值变异系数只有4.2%,比用大设备时的8.7%稳定多了。这说明它在多批次实验中能保持稳定的转印效果,保证了实验数据的可靠性。
四、使用注意事项
1.电源连接:使用配套DYY-7C型电源,严禁将设备放在电源上使用
2.安全警示:槽体为易碎品,需防跌落碰撞;电极含铂金丝,避免机械损伤
通过掌握这些核心问题的解决方案,用户可以充分发挥DYCZ-40D的体积优势,获得与大型设备相当的转印效果。该设备特别适合样品量少、需要快速完成实验的研究场景,是教学实验室和小型研究团队的理想选择。
本文由北京六一生物编辑整理。
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1970年,50多年的历史,公司先后3次承担电泳装置产品国家、行业标准的起草、修订工作,2009年负责《基础电泳装置》国家标准已发布实施。专业生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检验分析仪器的科技型国有企业。
主要生产包含电泳仪、紫外分析仪、凝胶成像分析系统、酶标仪、化学发光成像系统、基因扩增仪等检验分析设备。
如果您对我们的产品有任何问题,欢迎您的来电:400 960 6117
我们的目标是:做生物化学分析仪器行业海尔
标签:
新闻资讯
-
2025-07-07
DYCZ-40D迷你转印电泳仪实战精要:从新手到专家的进阶指南
-
2025-07-07
DYCZ-40D迷你转印电泳仪:3大核心问题与解决方案
-
2025-07-04
DYCP-36型等电聚焦电泳槽使用全攻略
-
2025-07-03
DYCZ-40G型转印电泳仪:实验室里的"靠谱老伙计"
-
2025-07-02
DYCZ-24DH型双板垂直电泳仪:实验室蛋白分离的得力助手
-
2025-07-01
DYCZ-24DN型迷你双垂直电泳仪:蛋白质组学研究的"实验室多面手"
-
2025-06-30
电泳仪操作结束确认全指南:从判断方法到关键环节把控
-
2025-06-30
电泳仪全流程操作指南:从基础原理到故障处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