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动态
新闻资讯
- 电泳仪 “耗材省钱攻略”:从胶板重复利用到缓冲液配方改良的 6 个实战技巧
- 电泳仪 “隐形故障” 排查指南
- 等电聚焦电泳:解锁蛋白质研究的 “指纹密码”
- “四板侠” 实战手记:DYCZ-24KF 垂直电泳仪的酸爽与真香
- DYCZ-24KF 四板垂直电泳仪的实战日记
- DYCZ-40K 电泳仪:我在实验室用了两年的实战心得
联系我们
联系人:张先生
手机:13810064661
电话:400 960 6117
邮箱:ly@ly.com.cn
地址:北京市房山区阎富路69号院25号楼1至4层101,1至4层102
行业知识
“四板侠” 实战手记:DYCZ-24KF 垂直电泳仪的酸爽与真香
作者:六一生物
发布时间:2025-08-06 09:20:08
点击:
我们实验室上周刚做完一轮 CRISPR 编辑细胞系的基因型鉴定,整整 96 个样本,全靠这台北京六一的 DYCZ-24KF 四板垂直电泳仪撑场子。今天不聊参数(说明书上都有),只唠真实操作中的使用DYCZ-24KF 四板垂直电泳仪血泪经验和意外惊喜,给纠结要不要入手的同行们一点接地气的参考。
决策瞬间:组长一拍板:“搬 DYCZ-24KF!四块胶一起上,一次跑 48 孔(4 板 ×12 孔),两轮就能搞定!” 这一刻,我仿佛看到加班到凌晨的阴影都被驱散了。
制胶架组装:按 “硅胶垫→凹玻板(带绿边)→平玻板” 的顺序卡进黑色制胶架,然后对角线拧紧旋钮。说多了都是泪,新手最容易犯的错就是旋钮没拧匀,灌胶的时候漏得跟 “瀑布” 似的。现在我们都养成了习惯,拧完之后对着光检查检查缝隙,再倒点水试试漏不漏,才敢放心灌胶。
缓冲液槽装配:把四个装好玻板的制胶架垂直插进主槽(这 PC 材质是真透亮,液面看得一清二楚),倒入 1×TAE 缓冲液,得淹没电极铂金丝,液面大概离槽顶 1cm 就行。
灌胶实操:我们一般是两人配合,一人倒胶一人扶架。这里面的门道可不少。
胶温控制就挺让人头疼,温度高吧,流动性好,但容易把玻板烫变形;温度低了,又凝固得快,倒不匀。我们折中了一下,用 60℃的胶,但倒到最后一块胶的时候,第一块都半凝固了,结果胶面有点波浪形,看来这四板同步性对手速要求是真高。
除气泡也跟玄学似的,倒胶的时候再慢,也难免在底部卡小气泡。不过我们实验室有个祖传秘方,提前用无水乙醇擦擦玻板,能减少表面张力,气泡果然少多了,你们也可以试试。
上样简直是地狱级别的考验,48 个孔 ×2 轮 = 96 次上样!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,前 20 孔的时候,我还稳如老狗,枪头精准地沉入孔底;到后 30 孔,手就开始抖,腰酸背痛的,眼睛也花(蓝黄 Loading Buffer 色差小,孔边缘还看不清);最后 10 孔,全靠意志力撑着,心里一个劲默念 “千万别手滑戳破胶”。
真心建议,高通量实验必备 8 道 / 12 道移液器!用单道枪上 48 孔,那简直是对手腕的酷刑。
槽体表现有好有坏,优势是四板独立,电场均匀性确实不错,同一 Marker 在不同胶的条带位置几乎一致(偏差不到 0.5mm);但槽点也很明显,一次跑四板,缓冲液总量得 1.2L 左右(单板大概 300ml),TAE 消耗得真不少,我们这种穷组看着都肉疼。
还有次突发状况,跑到 20 分钟的时候,突然闻到淡淡的焦味!我赶紧关了电源检查,发现一块胶的制胶架螺丝松了,微量漏液导致局部短路。所以说,运行的时候务必巡检密封性!
染色效率还行,四块胶同时丢进 EB 染色液(现在为了安全,改用 GelRed 了),放摇床上染 10 分钟,紫外灯下一看,条带清晰度挺达标,背景也干净。96 个样本分两批就搞定了,当天就能出图,这一刻,觉得 “四板侠” 真值得掌声!
DYCZ-24KF 就像个 “能干但脾气倔的帮手”,用好了是通量王者,用不好就是漏液刺客。它不完美,但在样本多到让人崩溃的至暗时刻,能让你准时下班接娃的,往往就是这台四板猛将。
(本篇基于真实实验室吐槽与经验,数据来自实操记录,部分设计参考厂商资料)
一、真实场景:为什么非用它不可?
任务背景:96 个细胞样本的 PCR 产物,得跑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目标条带(预期 300bp)。要是用传统单板槽(每板 12 孔),得分 8 次跑,再加上制胶、上样、拆胶的时间,至少得耗一整天。可课题组等着结果做下一步,哪有那么多时间耗着。决策瞬间:组长一拍板:“搬 DYCZ-24KF!四块胶一起上,一次跑 48 孔(4 板 ×12 孔),两轮就能搞定!” 这一刻,我仿佛看到加班到凌晨的阴影都被驱散了。
二、实战全流程:手忙脚乱到渐入佳境
1. 战前准备:配件清点像玩拼图
玻璃板大集合:凹板、平板、1.5mm 厚绿色边条(对应厚梳子,孔大不容易溢样)。重点得提醒一句,边条厚度必须和梳子匹配!我们之前就混用过 1.0mm 边条,结果孔太浅,上样的时候样品溢得到处都是,心疼死那些样本了。制胶架组装:按 “硅胶垫→凹玻板(带绿边)→平玻板” 的顺序卡进黑色制胶架,然后对角线拧紧旋钮。说多了都是泪,新手最容易犯的错就是旋钮没拧匀,灌胶的时候漏得跟 “瀑布” 似的。现在我们都养成了习惯,拧完之后对着光检查检查缝隙,再倒点水试试漏不漏,才敢放心灌胶。
缓冲液槽装配:把四个装好玻板的制胶架垂直插进主槽(这 PC 材质是真透亮,液面看得一清二楚),倒入 1×TAE 缓冲液,得淹没电极铂金丝,液面大概离槽顶 1cm 就行。
2. 灌胶:和时间赛跑的紧张时刻
琼脂糖胶配置:称 4 份 2% 的琼脂糖(每份用 100ml TAE 溶解),放微波炉里分批加热到沸腾(可得小心点,别让它喷出来),然后冷却到 60℃左右(就是那种烫手但还能忍的温度)。灌胶实操:我们一般是两人配合,一人倒胶一人扶架。这里面的门道可不少。
胶温控制就挺让人头疼,温度高吧,流动性好,但容易把玻板烫变形;温度低了,又凝固得快,倒不匀。我们折中了一下,用 60℃的胶,但倒到最后一块胶的时候,第一块都半凝固了,结果胶面有点波浪形,看来这四板同步性对手速要求是真高。
除气泡也跟玄学似的,倒胶的时候再慢,也难免在底部卡小气泡。不过我们实验室有个祖传秘方,提前用无水乙醇擦擦玻板,能减少表面张力,气泡果然少多了,你们也可以试试。
3. 上样:练就 “铁手” 和 “鹰眼”
拔梳子:胶凝固之后,拔梳子得稳准狠!有一次我拔歪了,孔道直接撕裂,整排样本都废了,别提多心疼了。上样简直是地狱级别的考验,48 个孔 ×2 轮 = 96 次上样!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,前 20 孔的时候,我还稳如老狗,枪头精准地沉入孔底;到后 30 孔,手就开始抖,腰酸背痛的,眼睛也花(蓝黄 Loading Buffer 色差小,孔边缘还看不清);最后 10 孔,全靠意志力撑着,心里一个劲默念 “千万别手滑戳破胶”。
真心建议,高通量实验必备 8 道 / 12 道移液器!用单道枪上 48 孔,那简直是对手腕的酷刑。
4. 电泳运行:稳如老狗还是惊心动魄?
参数设置:核酸跑胶就是常规操作,120V 稳压,35 分钟(等染料跑到胶的 2/3 处就行)。槽体表现有好有坏,优势是四板独立,电场均匀性确实不错,同一 Marker 在不同胶的条带位置几乎一致(偏差不到 0.5mm);但槽点也很明显,一次跑四板,缓冲液总量得 1.2L 左右(单板大概 300ml),TAE 消耗得真不少,我们这种穷组看着都肉疼。
还有次突发状况,跑到 20 分钟的时候,突然闻到淡淡的焦味!我赶紧关了电源检查,发现一块胶的制胶架螺丝松了,微量漏液导致局部短路。所以说,运行的时候务必巡检密封性!
5. 拆胶染色:最怕 “胶毁人亡”
拆玻板:用塑料铲沿着玻板缝隙轻轻撬开,凝胶通常会粘在短板上。可这力度真不好掌握,用力过猛吧,胶会扯裂;力度不够,又掰不开。我们实验室都摔裂过 2 块玻板了,那心碎的声音现在想起来还难受。染色效率还行,四块胶同时丢进 EB 染色液(现在为了安全,改用 GelRed 了),放摇床上染 10 分钟,紫外灯下一看,条带清晰度挺达标,背景也干净。96 个样本分两批就搞定了,当天就能出图,这一刻,觉得 “四板侠” 真值得掌声!
三、真实体验:爱恨交织的实验室伙伴
真香警告:
- 通量碾压单 / 双板:4 倍效率提升真不是吹的!96 个样本 5 小时就收工了(包括制胶、染色),要是用单板槽,估计得熬到深夜。
- 兼容性友好:玻板尺寸(83×73mm)能兼容主流的梳子和预制胶,耗材成本还能控制住。而且聚碳酸酯槽体耐腐蚀性强,泡过 TAE 和 SDS 都没发黄。
- 结果一致性高:四板在相同参数下运行,样本间可比性强,能避免批次误差,这对需要平行对照的基因分型来说太重要了。
暴躁时刻:
- 新手劝退期长:第一次组装制胶架,我花了 40 分钟(还看了视频,结果拧漏 3 次),当时血压都飙升了。就算熟练了,组装四套也得 10 分钟,真希望厂家能整个更傻瓜式的卡扣设计!
- 漏液焦虑症:硅胶垫一老化,或者螺丝稍微松一点就漏,轻则重跑,重则短路烧电源(那可是额外的损失啊)。忠告大家,备足硅胶垫,每次运行前一定要做漏水测试!
- 上样体力透支:连续上 48 孔之后,我右手抖得都端不住咖啡了。所以高通量实验务必配多道移液器或自动上样仪。
- 配件管理噩梦:玻璃板、边条、梳子、螺丝…… 配件又多又容易丢,标签机和专用收纳盒是刚需!
四、值不值得买?给句痛快话!
推荐入手场景:- 每周样本量>50 个的分子实验室(比如做基因分型、菌落 PCR 的);
- 需要平行跑多组对照的蛋白表达筛选(搭配兼容梳子跑 SDS-PAGE);
- 追求 “当天出数据” 的急性子课题组。
- 样本量少(<20 个 / 周)的实验室 —— 杀鸡别用牛刀,单板槽更省心;
- 实验室新手居多且没人指导 —— 磨合期指不定得摔多少板子,骂多少街;
- 实验台空间拮据 —— 这货比单板槽占地方多了,得两倍空间。
五、人类智慧总结:让 “四板侠” 更好用的野路子
- 制胶分工:一人专管倒胶,一人插梳子,速度能翻倍;
- 防漏加固:拧紧螺丝后,在制胶架接缝处薄涂一层凡士林,亲测有效;
- 上样技巧:把样本板按 “田字格” 分区编号,上样时按顺序逐个攻破,避免漏样;
- 配件标记:用油性笔在边条上刻厚度(比如 “1.5”),梳子上贴标签区分齿数。
DYCZ-24KF 就像个 “能干但脾气倔的帮手”,用好了是通量王者,用不好就是漏液刺客。它不完美,但在样本多到让人崩溃的至暗时刻,能让你准时下班接娃的,往往就是这台四板猛将。
(本篇基于真实实验室吐槽与经验,数据来自实操记录,部分设计参考厂商资料)
标签:
新闻资讯
-
2025-08-08
电泳仪 “耗材省钱攻略”:从胶板重复利用到缓冲液配方改良的 6 个实战技巧
-
2025-08-08
电泳仪 “隐形故障” 排查指南
-
2025-08-07
等电聚焦电泳:解锁蛋白质研究的 “指纹密码”
-
2025-08-06
“四板侠” 实战手记:DYCZ-24KF 垂直电泳仪的酸爽与真香
-
2025-08-06
DYCZ-24KF 四板垂直电泳仪的实战日记
-
2025-08-05
DYCZ-40K 电泳仪:我在实验室用了两年的实战心得
-
2025-08-04
如何提高 DYCZ-40S 型四板转印电泳仪的操作熟练度?
-
2025-08-04
DYCZ-40S 型四板转印电泳仪操作指南与使用体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