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泳仪使用指南
新闻资讯
- DYCP-40C半干式碳板转印电泳仪实验操作全指南
- DYCP-40C半干式碳板转印电泳仪全方位解析
- DYCP-40E型半干式碳板转印电泳仪选购与使用指南
- DYCZ-41B型U型管电泳仪实验操作全指南:从新手入门到科研进阶
- DYCZ-41B 型 U 型管电泳装置全方位解析:从实验原理到实操技巧
- DYCZ-30D垂直电泳仪故障自救指南:实验室老司机的血泪经验
联系我们
联系人:张先生
手机:13810064661
电话:400 960 6117
邮箱:ly@ly.com.cn
地址:北京市房山区阎富路69号院25号楼1至4层101,1至4层102
电泳仪使用指南
DYCP-40C转印失败案例解析与避坑指南
作者:六一生物
发布时间:2025-07-11 09:37:47
点击:
DYCP-40C转印失败案例解析与避坑指南
一、新手最常踩的五个"坑"
1. 气泡杀手
实验室的张师兄最近愁眉苦脸的,他转印后的膜上总是布满空白斑点,像一张"星空图"。那天我站在旁边看他操作,发现他叠放滤纸和膜的时候,只是随便用手按了按就完事了。这就是典型的气泡残留问题啊。
正确的做法是:在叠放的时候,拿一根玻璃棒,像擀面皮一样从中心向四周慢慢滚动,得听到那种轻微的"吱吱"声,这才说明气泡被赶出来了。记住啊,每层组件至少要滚压5次,少一次都可能有气泡残留。有次我偷懒只滚了3次,结果就出了好几个空白点,只能返工。
2. 甲醇陷阱
李师妹第一次做PVDF膜转印时,犯了个低级错误。她直接把膜扔进缓冲液里,结果最后检测,蛋白信号一点都没有。后来我才告诉她,PVDF膜得先在纯甲醇里"泡个澡",激活15秒才行。这个步骤就像给膜"开锁",没做的话,蛋白根本进不去膜里。
但也不能泡太久,有次另一个同学泡了40秒,结果膜变得脆脆的,稍微一碰就破了。所以啊,15秒不多不少刚刚好。
3. 缓冲液误区
王老师的实验组曾经连续三周转印失败,大家都快崩溃了,最后才发现是CAPS缓冲液的问题。原来他们用的缓冲液已经放了好几天了。这种缓冲液就像"鲜榨果汁",pH11的活性只能维持24小时,放久了就失效了。
现在他们学聪明了,把缓冲液分装成50ml的小瓶冻在冰箱里,用一管取一管,再也没出过这种问题。我也学着这么做,确实省心多了。
4. 电流迷思
赵博士研究的100kDa蛋白,老是转印不全。我看了他的操作记录,发现他一直用1mA/cm²的电流,这对于大分子蛋白来说太"温柔"了。大分子蛋白需要"强势"对待,得用2.5-3.5mA/cm²的电流,转够90分钟才行。
不过有一点要注意,电流大了转印槽会发热。夏天的时候,我一般会在转印槽下面垫个冰盒,不然温度太高,蛋白容易变性。
5. 耗材玄学
周技术员之前为了省钱,买了杂牌滤纸,结果转印效果时好时坏,弄得大家都很头疼。后来我们测了一下,这些滤纸的厚度差异能达到±0.1mm,这就相当于在电流通路上设置了"减速带",电流不均匀,转印效果肯定好不了。
现在我们实验室只认准Whatman 3MM滤纸,虽然贵点,但它的厚度误差能控制在±0.02mm以内,用着踏实。
二、故障现场诊断手册
案例1:转印后膜上一片空白
- 遇到这种情况,先检查"三明治"结构是不是装反了,特别是膜和凝胶的位置。我见过好几个新手把膜放在凝胶下方,这样蛋白根本转不到膜上。
- 再用万用表测测电源输出,看看碳板两端的电压够不够。之前有个实验室就是因为电源适配器老化,电压不足导致转印失败的。
- 最后检查PVDF膜有没有用甲醇激活,没激活的膜就像没插钥匙的车,再怎么通电也没用。
案例2:高分子量蛋白死活转不过去
- 可以在缓冲液里加0.01%SDS,这就相当于给大分子蛋白装上了"滑轮鞋",能帮它们顺利转印到膜上。
- 我还试过分段转印的方法:先用1mA/cm²转30分钟,让蛋白先脱离凝胶,再把电流调到3mA/cm²,继续转60分钟,推动它们上膜,效果还不错。
- 还要检查一下凝胶浓度,大于100kDa的蛋白,最好用8%以下浓度的凝胶。胶孔太密的话,就像狭窄的胡同,大分子挤不出来。
案例3:背景脏得像泼墨画
- 可以把电流降低20%,有时候"慢工出细活"这句话在实验里也挺管用的。
- 换用5%BSA封闭,比脱脂牛奶干净多了。不过BSA要现配现用,放久了结块的话,会形成伪影。
- 转印后一定要立即用TBST洗三次,就像冲照片时的定影步骤,少一步都不行。
三、老手才知道的实战技巧
1. 应急补救术
有次我转印20分钟后,才突然想起忘了加SDS,当时心里咯噔一下,以为又要重做了。但我没慌,立即断了电,小心地拆开"三明治",把凝胶放进含SDS的缓冲液里泡了5分钟,然后重新组装好继续转印。没想到最后效果还不错,后来我特意测试了一下,这种补救方法的成功率能有80%。
2. 膜的双重利用
对于珍贵的样本,我有个"一膜两吃"的办法:先转印30分钟,检测小分子蛋白;然后换张新膜,再转90分钟,捕获大分子蛋白。中间记得把凝胶放回电泳缓冲液里"回软"10分钟,这样效果更好。
3. 温度控制妙招
没有冷室的时候,我就自己做个"简易冷却系统":把转印槽放在装满冰水的托盘里,上面盖块湿毛巾。实测下来,温度能比室温低5-8℃,足够应付转印时的降温需求了。
4. 耗材省着用
滤纸其实可以灭菌后重复用2-3次,不过每次清洗的时候,一定要用去离子水冲够5分钟,避免残留的蛋白造成交叉污染。我这么做了快一年,既省钱又不影响实验效果。
四、设备保养的大学问
我每个月都会给碳板做次"SPA":先用异丙醇擦去表面的氧化层,再涂一层薄薄的电极保养膏,没有保养膏的话,用凡士林替代也行。我们实验室的那台机器,这样保养了三年,性能还和新的一样。
绝缘垫片也要定期检查,我有个"柔软度测试"的方法:把垫片对折后,如果能立即弹回原状,就算合格。变硬的垫片就像老化的橡皮筋,容易造成接触不良,得及时换掉。
还有转印槽,千万别用酒精擦洗,塑料长期接触酒精会变脆。我一般用0.5%的SDS溶液擦拭,既能去污又安全。
记住这些经验,你的DYCP-40C转印成功率肯定能超过90%。这些可都是我们实验室用几十次失败换来的血泪教训啊。
本文由北京六一生物编辑整理。
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1970年,50多年的历史,公司先后3次承担电泳装置产品国家、行业标准的起草、修订工作,2009年负责《基础电泳装置》国家标准已发布实施。专业生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检验分析仪器的科技型国有企业。
主要生产包含电泳仪、紫外分析仪、凝胶成像分析系统、酶标仪、化学发光成像系统、基因扩增仪等检验分析设备。
如果您对我们的产品有任何问题,欢迎您的来电:400 960 6117
我们的目标是:做生物化学分析仪器行业海尔
一、新手最常踩的五个"坑"
1. 气泡杀手
实验室的张师兄最近愁眉苦脸的,他转印后的膜上总是布满空白斑点,像一张"星空图"。那天我站在旁边看他操作,发现他叠放滤纸和膜的时候,只是随便用手按了按就完事了。这就是典型的气泡残留问题啊。
正确的做法是:在叠放的时候,拿一根玻璃棒,像擀面皮一样从中心向四周慢慢滚动,得听到那种轻微的"吱吱"声,这才说明气泡被赶出来了。记住啊,每层组件至少要滚压5次,少一次都可能有气泡残留。有次我偷懒只滚了3次,结果就出了好几个空白点,只能返工。
2. 甲醇陷阱
李师妹第一次做PVDF膜转印时,犯了个低级错误。她直接把膜扔进缓冲液里,结果最后检测,蛋白信号一点都没有。后来我才告诉她,PVDF膜得先在纯甲醇里"泡个澡",激活15秒才行。这个步骤就像给膜"开锁",没做的话,蛋白根本进不去膜里。
但也不能泡太久,有次另一个同学泡了40秒,结果膜变得脆脆的,稍微一碰就破了。所以啊,15秒不多不少刚刚好。
3. 缓冲液误区
王老师的实验组曾经连续三周转印失败,大家都快崩溃了,最后才发现是CAPS缓冲液的问题。原来他们用的缓冲液已经放了好几天了。这种缓冲液就像"鲜榨果汁",pH11的活性只能维持24小时,放久了就失效了。
现在他们学聪明了,把缓冲液分装成50ml的小瓶冻在冰箱里,用一管取一管,再也没出过这种问题。我也学着这么做,确实省心多了。
4. 电流迷思
赵博士研究的100kDa蛋白,老是转印不全。我看了他的操作记录,发现他一直用1mA/cm²的电流,这对于大分子蛋白来说太"温柔"了。大分子蛋白需要"强势"对待,得用2.5-3.5mA/cm²的电流,转够90分钟才行。
不过有一点要注意,电流大了转印槽会发热。夏天的时候,我一般会在转印槽下面垫个冰盒,不然温度太高,蛋白容易变性。
5. 耗材玄学
周技术员之前为了省钱,买了杂牌滤纸,结果转印效果时好时坏,弄得大家都很头疼。后来我们测了一下,这些滤纸的厚度差异能达到±0.1mm,这就相当于在电流通路上设置了"减速带",电流不均匀,转印效果肯定好不了。
现在我们实验室只认准Whatman 3MM滤纸,虽然贵点,但它的厚度误差能控制在±0.02mm以内,用着踏实。
二、故障现场诊断手册
案例1:转印后膜上一片空白
- 遇到这种情况,先检查"三明治"结构是不是装反了,特别是膜和凝胶的位置。我见过好几个新手把膜放在凝胶下方,这样蛋白根本转不到膜上。
- 再用万用表测测电源输出,看看碳板两端的电压够不够。之前有个实验室就是因为电源适配器老化,电压不足导致转印失败的。
- 最后检查PVDF膜有没有用甲醇激活,没激活的膜就像没插钥匙的车,再怎么通电也没用。
案例2:高分子量蛋白死活转不过去
- 可以在缓冲液里加0.01%SDS,这就相当于给大分子蛋白装上了"滑轮鞋",能帮它们顺利转印到膜上。
- 我还试过分段转印的方法:先用1mA/cm²转30分钟,让蛋白先脱离凝胶,再把电流调到3mA/cm²,继续转60分钟,推动它们上膜,效果还不错。
- 还要检查一下凝胶浓度,大于100kDa的蛋白,最好用8%以下浓度的凝胶。胶孔太密的话,就像狭窄的胡同,大分子挤不出来。
案例3:背景脏得像泼墨画
- 可以把电流降低20%,有时候"慢工出细活"这句话在实验里也挺管用的。
- 换用5%BSA封闭,比脱脂牛奶干净多了。不过BSA要现配现用,放久了结块的话,会形成伪影。
- 转印后一定要立即用TBST洗三次,就像冲照片时的定影步骤,少一步都不行。
三、老手才知道的实战技巧
1. 应急补救术
有次我转印20分钟后,才突然想起忘了加SDS,当时心里咯噔一下,以为又要重做了。但我没慌,立即断了电,小心地拆开"三明治",把凝胶放进含SDS的缓冲液里泡了5分钟,然后重新组装好继续转印。没想到最后效果还不错,后来我特意测试了一下,这种补救方法的成功率能有80%。
2. 膜的双重利用
对于珍贵的样本,我有个"一膜两吃"的办法:先转印30分钟,检测小分子蛋白;然后换张新膜,再转90分钟,捕获大分子蛋白。中间记得把凝胶放回电泳缓冲液里"回软"10分钟,这样效果更好。
3. 温度控制妙招
没有冷室的时候,我就自己做个"简易冷却系统":把转印槽放在装满冰水的托盘里,上面盖块湿毛巾。实测下来,温度能比室温低5-8℃,足够应付转印时的降温需求了。
4. 耗材省着用
滤纸其实可以灭菌后重复用2-3次,不过每次清洗的时候,一定要用去离子水冲够5分钟,避免残留的蛋白造成交叉污染。我这么做了快一年,既省钱又不影响实验效果。
四、设备保养的大学问
我每个月都会给碳板做次"SPA":先用异丙醇擦去表面的氧化层,再涂一层薄薄的电极保养膏,没有保养膏的话,用凡士林替代也行。我们实验室的那台机器,这样保养了三年,性能还和新的一样。
绝缘垫片也要定期检查,我有个"柔软度测试"的方法:把垫片对折后,如果能立即弹回原状,就算合格。变硬的垫片就像老化的橡皮筋,容易造成接触不良,得及时换掉。
还有转印槽,千万别用酒精擦洗,塑料长期接触酒精会变脆。我一般用0.5%的SDS溶液擦拭,既能去污又安全。
记住这些经验,你的DYCP-40C转印成功率肯定能超过90%。这些可都是我们实验室用几十次失败换来的血泪教训啊。
本文由北京六一生物编辑整理。
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1970年,50多年的历史,公司先后3次承担电泳装置产品国家、行业标准的起草、修订工作,2009年负责《基础电泳装置》国家标准已发布实施。专业生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检验分析仪器的科技型国有企业。
主要生产包含电泳仪、紫外分析仪、凝胶成像分析系统、酶标仪、化学发光成像系统、基因扩增仪等检验分析设备。
如果您对我们的产品有任何问题,欢迎您的来电:400 960 6117
我们的目标是:做生物化学分析仪器行业海尔
标签:
- 上一个:DYCP-40E半干式转印电泳仪实战手册
- 下一个:返回列表
新闻资讯
-
2025-07-11
DYCP-40C转印失败案例解析与避坑指南
-
2025-07-10
DYCP-40E半干式转印电泳仪实战手册
-
2025-07-10
DYCP-40E半干式转印电泳仪:从实验室菜鸟到高手的进阶指南
-
2025-07-09
DYCZ-41B型U型管电泳仪实验方法详解:从基础操作到高阶技巧
-
2025-07-08
DYCZ-30D垂直电泳仪实战手记:那些说明书上不会告诉你的细节
-
2025-07-07
DYCZ-40D迷你转印电泳仪标准化实验方法指南
-
2023-12-07
DYCZ-30D型双板夹芯式垂直电泳仪的使用方法
-
2023-12-07
DYCZ-40S型 四板转印电泳仪的使用方法及保养要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