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泳仪使用指南
新闻资讯
- DYCZ-41B型U型管电泳仪实验操作全指南:从新手入门到科研进阶
- DYCZ-41B 型 U 型管电泳装置全方位解析:从实验原理到实操技巧
- DYCZ-30D垂直电泳仪故障自救指南:实验室老司机的血泪经验
- DYCZ-30D型双板夹芯式垂直电泳仪:实验室里的蛋白质分离能手
- DYCZ-40D迷你转印电泳仪实战精要:从新手到专家的进阶指南
- DYCZ-40D迷你转印电泳仪:3大核心问题与解决方案
联系我们
联系人:张先生
手机:13810064661
电话:400 960 6117
邮箱:ly@ly.com.cn
地址:北京市房山区阎富路69号院25号楼1至4层101,1至4层102
电泳仪使用指南
DYCZ-41B型U型管电泳仪实验方法详解:从基础操作到高阶技巧
作者:六一生物
发布时间:2025-07-09 09:50:31
点击:
作为一名长期使用DYCZ-41B型电泳仪的实验室工作者,我想分享一些真正实用的操作心得。记得刚接触这台设备时,我也曾被它看似简单的外表迷惑,觉得不就是个U型管加电极嘛,能难到哪去?直到有次实验做到一半,U型管突然漏液,样品洒了一操作台,才知道这里面的门道多着呢。经历了几次失败实验后,才逐渐摸清了它的"脾气"。
一、实验前的必要准备
每次实验前,我都会像准备一场精密手术一样对待这台设备。首先得仔仔细细检查U型玻璃管,对着光看有没有细微裂痕——这个教训来自某次实验中途管子突然漏液,不仅样品白瞎了,还耽误了整整一下午的时间。现在我的实验室都备有至少两根备用管,就怕临时出状况。
缓冲液的配制是很多人容易忽视的关键。我习惯用新开封的分析纯KCl,配制成0.001mol/L溶液后,一定要用新鲜校准的pH计调试到7.0±0.2。有次图省事,用了放置两周的缓冲液,结果电泳图像就像喝醉了一样歪歪扭扭,重复了三次都是这样,后来换了新配的缓冲液,立马就正常了。
样品处理方面,我的经验都是实打实摔过跟头总结出来的:
- 胶体样品必须经过0.22μm滤膜过滤,有次没过滤,样品里的小颗粒把U型管堵了,清理了好久
- 蛋白质样品建议预先离心(12000rpm,10min),去除沉淀,不然跑出来的区带模糊不清
- 纳米材料悬浮液需要超声处理15分钟以上,让它分散均匀,不然数据重复性特别差
二、标准操作流程详解
1. 设备组装阶段:
安装U型管时,我习惯用水平仪确保其完全垂直——之前有次凭感觉装,后来才发现倾斜了一点,结果测量误差比平时大了5%还多。电极安装要特别注意:铂金片必须完全浸入液面,但又不能触碰到管壁,碰到管壁的话,数据会忽高忽低。
2. 加样技巧:
经过无数次练习,我总结出"三慢原则",照着做能大大减少气泡产生:
- 加样速度要慢(约1mL/min),太快容易冲起气泡
- 液面上升要慢,让液体平稳铺满管底
- 移除加样器时要慢,避免带出液体产生负压气泡
3. 电泳参数设置:
对于初次使用的新手,我建议采用"三步走"策略,这是我带过的几十个学生验证过的:
- 先30V预电泳5分钟,让样品适应电场环境
- 仔细观察界面形成情况,看看有没有异常
- 再调整至最佳电压(通常50-80V),电压太高样品跑得太快,不好记录数据
三、特殊样品处理方法
1. 高盐样品:
遇到海水或体液等高盐样品时,可别直接上样,我有次就犯了这错,结果电泳过程中发热特别厉害,U型管都有点烫手,样品直接变性了。后来改用透析袋处理,或者采用梯度稀释法,就没再出现过这种情况。
2. 黏稠样品:
对于血清或聚合物溶液这类黏稠样品,我的秘诀是:
- 预先加入5%甘油降低粘度,亲测有效
- 电泳时保持15℃以下低温,让样品流动性好点
- 适当延长电泳时间,别急着出结果,不然分离效果差
3. 易氧化样品:
像某些金属纳米颗粒,特别容易氧化,我试过好几种方法,这组搭配最管用:
- 在缓冲液中加入0.1mmol/L抗坏血酸,起到保护作用
- 全程充氮气保护,营造无氧环境
- 使用遮光罩,避免光照加速氧化
四、数据处理的实用技巧
1. 界面位置判定:
刚开始总看不准界面位置,后来我想了个办法,用强光手电筒从背面照射,配合放大镜观察,清楚多了。现在实验室条件好了,配备了数码相机+图像分析软件,精度提高了不少,但那个老办法偶尔还会用上。
2. 温度校正:
温度对结果影响挺大的,我自己整理了一个简易对照表,贴在仪器旁边,随时能看:
- 每升高1℃,粘度校正系数加0.02
- 每降低1℃,介电常数校正减0.05
3. 异常数据处理:
遇到异常值别着急丢,我一般这么处理:
- 先翻原始记录,看看是不是操作步骤记错了
- 重复实验验证一下,说不定是偶然误差
- 仔细分析可能的干扰因素,比如是不是电压不稳,还是样品被污染了
五、设备维护的独门秘籍
每周五下午,我都会给这台"老伙计"做全面保养,就像给汽车做保养一样,能让它少出故障:
1. 电极抛光:
用特制的氧化铝抛光膏,配合无尘布轻柔打圈,每次抛完跟新的一样亮
2. 密封检查:
重点观察放液截门的硅胶垫圈,发现有点硬了就赶紧换,别等漏液了才补救
3. 刻度校准:
用标准尺核对U型管刻度,偏差超过0.2mm就送修,别将就着用,数据不准更麻烦
六、创新应用案例分享
去年,我们实验室开发了一个新方法:将U型管与显微拉曼联用,实现了电泳过程中的原位检测。这个方法后来还发表在《Analytical Chemistry》上,说起来还得感谢这台DYCZ-41B型U型管电泳仪器稳定的性能。
最近在指导本科生创新项目时,学生们也有不少新发现,挺有意思的:
- 加入0.1%琼脂糖可以稳定易分解样品,这个点子真不错
- 交替改变电场方向能提高分离效率,虽然麻烦点,但效果好
- 使用荧光标记可实现多组分同时检测,拓展了仪器的用途
这些看似简单的改进,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,所以别局限于说明书上的用法。
七、给新用户的建议
1. 建立专属实验记录本,把每次的参数、现象都记下来,时间长了能总结出规律
2. 定期参加厂家组织的技术培训,能学到不少官方没写的技巧
3. 多和其他实验室交流使用心得,我就从隔壁实验室学了个电极保养的好方法
4. 不要害怕尝试新方法——这台设备的潜力远超说明书范围,我们好多创新都是试出来的
记住,掌握DYCZ-41B型U型管电泳仪就像学习骑自行车,开始可能会摔几跤,但一旦掌握了窍门,就能在科研路上帮你不少忙。如果遇到任何问题,欢迎随时交流——我们这些"老司机"都很乐意分享经验。
本文由北京六一生物编辑整理。
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1970年,50多年的历史,公司先后3次承担电泳装置产品国家、行业标准的起草、修订工作,2009年负责《基础电泳装置》国家标准已发布实施。专业生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检验分析仪器的科技型国有企业。
主要生产包含电泳仪、紫外分析仪、凝胶成像分析系统、酶标仪、化学发光成像系统、基因扩增仪等检验分析设备。
如果您对我们的产品有任何问题,欢迎您的来电:400 960 6117
我们的目标是:做生物化学分析仪器行业海尔
一、实验前的必要准备
每次实验前,我都会像准备一场精密手术一样对待这台设备。首先得仔仔细细检查U型玻璃管,对着光看有没有细微裂痕——这个教训来自某次实验中途管子突然漏液,不仅样品白瞎了,还耽误了整整一下午的时间。现在我的实验室都备有至少两根备用管,就怕临时出状况。
缓冲液的配制是很多人容易忽视的关键。我习惯用新开封的分析纯KCl,配制成0.001mol/L溶液后,一定要用新鲜校准的pH计调试到7.0±0.2。有次图省事,用了放置两周的缓冲液,结果电泳图像就像喝醉了一样歪歪扭扭,重复了三次都是这样,后来换了新配的缓冲液,立马就正常了。
样品处理方面,我的经验都是实打实摔过跟头总结出来的:
- 胶体样品必须经过0.22μm滤膜过滤,有次没过滤,样品里的小颗粒把U型管堵了,清理了好久
- 蛋白质样品建议预先离心(12000rpm,10min),去除沉淀,不然跑出来的区带模糊不清
- 纳米材料悬浮液需要超声处理15分钟以上,让它分散均匀,不然数据重复性特别差
二、标准操作流程详解
1. 设备组装阶段:
安装U型管时,我习惯用水平仪确保其完全垂直——之前有次凭感觉装,后来才发现倾斜了一点,结果测量误差比平时大了5%还多。电极安装要特别注意:铂金片必须完全浸入液面,但又不能触碰到管壁,碰到管壁的话,数据会忽高忽低。
2. 加样技巧:
经过无数次练习,我总结出"三慢原则",照着做能大大减少气泡产生:
- 加样速度要慢(约1mL/min),太快容易冲起气泡
- 液面上升要慢,让液体平稳铺满管底
- 移除加样器时要慢,避免带出液体产生负压气泡
3. 电泳参数设置:
对于初次使用的新手,我建议采用"三步走"策略,这是我带过的几十个学生验证过的:
- 先30V预电泳5分钟,让样品适应电场环境
- 仔细观察界面形成情况,看看有没有异常
- 再调整至最佳电压(通常50-80V),电压太高样品跑得太快,不好记录数据
三、特殊样品处理方法
1. 高盐样品:
遇到海水或体液等高盐样品时,可别直接上样,我有次就犯了这错,结果电泳过程中发热特别厉害,U型管都有点烫手,样品直接变性了。后来改用透析袋处理,或者采用梯度稀释法,就没再出现过这种情况。
2. 黏稠样品:
对于血清或聚合物溶液这类黏稠样品,我的秘诀是:
- 预先加入5%甘油降低粘度,亲测有效
- 电泳时保持15℃以下低温,让样品流动性好点
- 适当延长电泳时间,别急着出结果,不然分离效果差
3. 易氧化样品:
像某些金属纳米颗粒,特别容易氧化,我试过好几种方法,这组搭配最管用:
- 在缓冲液中加入0.1mmol/L抗坏血酸,起到保护作用
- 全程充氮气保护,营造无氧环境
- 使用遮光罩,避免光照加速氧化
四、数据处理的实用技巧
1. 界面位置判定:
刚开始总看不准界面位置,后来我想了个办法,用强光手电筒从背面照射,配合放大镜观察,清楚多了。现在实验室条件好了,配备了数码相机+图像分析软件,精度提高了不少,但那个老办法偶尔还会用上。
2. 温度校正:
温度对结果影响挺大的,我自己整理了一个简易对照表,贴在仪器旁边,随时能看:
- 每升高1℃,粘度校正系数加0.02
- 每降低1℃,介电常数校正减0.05
3. 异常数据处理:
遇到异常值别着急丢,我一般这么处理:
- 先翻原始记录,看看是不是操作步骤记错了
- 重复实验验证一下,说不定是偶然误差
- 仔细分析可能的干扰因素,比如是不是电压不稳,还是样品被污染了
五、设备维护的独门秘籍
每周五下午,我都会给这台"老伙计"做全面保养,就像给汽车做保养一样,能让它少出故障:
1. 电极抛光:
用特制的氧化铝抛光膏,配合无尘布轻柔打圈,每次抛完跟新的一样亮
2. 密封检查:
重点观察放液截门的硅胶垫圈,发现有点硬了就赶紧换,别等漏液了才补救
3. 刻度校准:
用标准尺核对U型管刻度,偏差超过0.2mm就送修,别将就着用,数据不准更麻烦
六、创新应用案例分享
去年,我们实验室开发了一个新方法:将U型管与显微拉曼联用,实现了电泳过程中的原位检测。这个方法后来还发表在《Analytical Chemistry》上,说起来还得感谢这台DYCZ-41B型U型管电泳仪器稳定的性能。
最近在指导本科生创新项目时,学生们也有不少新发现,挺有意思的:
- 加入0.1%琼脂糖可以稳定易分解样品,这个点子真不错
- 交替改变电场方向能提高分离效率,虽然麻烦点,但效果好
- 使用荧光标记可实现多组分同时检测,拓展了仪器的用途
这些看似简单的改进,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,所以别局限于说明书上的用法。
七、给新用户的建议
1. 建立专属实验记录本,把每次的参数、现象都记下来,时间长了能总结出规律
2. 定期参加厂家组织的技术培训,能学到不少官方没写的技巧
3. 多和其他实验室交流使用心得,我就从隔壁实验室学了个电极保养的好方法
4. 不要害怕尝试新方法——这台设备的潜力远超说明书范围,我们好多创新都是试出来的
记住,掌握DYCZ-41B型U型管电泳仪就像学习骑自行车,开始可能会摔几跤,但一旦掌握了窍门,就能在科研路上帮你不少忙。如果遇到任何问题,欢迎随时交流——我们这些"老司机"都很乐意分享经验。
本文由北京六一生物编辑整理。
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1970年,50多年的历史,公司先后3次承担电泳装置产品国家、行业标准的起草、修订工作,2009年负责《基础电泳装置》国家标准已发布实施。专业生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检验分析仪器的科技型国有企业。
主要生产包含电泳仪、紫外分析仪、凝胶成像分析系统、酶标仪、化学发光成像系统、基因扩增仪等检验分析设备。
如果您对我们的产品有任何问题,欢迎您的来电:400 960 6117
我们的目标是:做生物化学分析仪器行业海尔
标签:
- 上一个:DYCZ-30D垂直电泳仪实战手记:那些说明书上不会告诉你的细节
- 下一个:返回列表
新闻资讯
-
2025-07-09
DYCZ-41B型U型管电泳仪实验方法详解:从基础操作到高阶技巧
-
2025-07-08
DYCZ-30D垂直电泳仪实战手记:那些说明书上不会告诉你的细节
-
2025-07-07
DYCZ-40D迷你转印电泳仪标准化实验方法指南
-
2023-12-07
DYCZ-30D型双板夹芯式垂直电泳仪的使用方法
-
2023-12-07
DYCZ-40S型 四板转印电泳仪的使用方法及保养要点
-
2023-12-07
DYCZ-41B型 U型管电泳装置的使用方法及保养
-
2023-11-02
DYY-11型电脑三恒多用电泳仪电源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
-
2023-11-02
DYY-10C型电脑三恒多用电泳仪电源使用指南及维护注意事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