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泳仪使用指南
新闻资讯
- 电泳仪 “耗材省钱攻略”:从胶板重复利用到缓冲液配方改良的 6 个实战技巧
- 电泳仪 “隐形故障” 排查指南
- 等电聚焦电泳:解锁蛋白质研究的 “指纹密码”
- “四板侠” 实战手记:DYCZ-24KF 垂直电泳仪的酸爽与真香
- DYCZ-24KF 四板垂直电泳仪的实战日记
- DYCZ-40K 电泳仪:我在实验室用了两年的实战心得
联系我们
联系人:张先生
手机:13810064661
电话:400 960 6117
邮箱:ly@ly.com.cn
地址:北京市房山区阎富路69号院25号楼1至4层101,1至4层102
电泳仪使用指南
等电聚焦电泳实验操作流程:从样本到条带的实战手册
作者:六一生物
发布时间:2025-08-07 09:50:03
点击:
做等电聚焦电泳(IEF)的这几年,最难忘的是第一次跑出清晰条带时的激动 —— 那些按等电点整齐排列的蛋白带,像被精心编排过的乐谱。但这份 “整齐” 背后,藏着不少操作细节的门道。从样本处理到凝胶染色,每一步都可能影响最终结果。以下是我们实验室用了三年的标准化流程,附带无数次踩坑总结的实战技巧。
新手必看:把所有试剂瓶贴上配制日期和 pH 值,尤其是两性电解质,过期会导致 pH 梯度紊乱。我们曾用过过期 Ampholine,跑出来的条带像 “毛毛虫”,排查了三天才发现问题。
记住:做 IEF 最忌讳 “差不多就行”—— 盐多一点、电压高一点、时间差一点,都可能让结果天差地别。按这个流程一步步来,你也能跑出教科书级别的条带。最后送新手一句话:耐心比技巧更重要,慢就是快。
一、实验前准备:别让细节毁了全局
1. 试剂与器材清单(以 10 块胶为例)
物品 | 规格 / 型号 | 关键注意事项 |
预制凝胶 | pH3-10 线性梯度,10 孔 | 4℃冷藏保存,开封后 24 小时内用完 |
两性电解质 | 20% Ampholine(pH3-10) | 避免反复冻融,分装成 50μL 小管冻存 |
电极液 | 阳极:0.01M H3PO4;阴极:0.02M NaOH | 现配现用,用超纯水配制 |
样本缓冲液 | 8M 尿素 + 2% CHAPS+5%β- 巯基乙醇 | 尿素易潮解,称量时快准狠 |
脱色摇床 | 转速 60-80rpm | 提前测试平稳度,避免凝胶滑动 |
高压电源 | 支持 0-3000V 恒压输出 | 必须有过载保护功能,安全第一 |
二、样本处理:给蛋白 “洗个澡”
1. 样本溶解与变性(以细胞裂解液为例)
- 操作步骤:
- 取 100μL 细胞裂解液(蛋白浓度约 2mg/mL),加入等量样本缓冲液,涡旋 30 秒。
- 室温放置 15 分钟(尿素变性无需加热,避免蛋白 carbamylation)。
- 12000rpm 离心 10 分钟,取上清(沉淀是未溶解的杂质,上样会堵孔)。
- 血泪教训:有次为了加速溶解,把样本放 50℃水浴,结果尿素和蛋白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酯,条带全变成了模糊的 smear。记住:IEF 样本严禁加热!
2. 脱盐处理(关键步骤!)
- 为什么脱盐:样本中 NaCl 浓度超过 50mM 就会破坏 pH 梯度,条带会扭曲甚至消失。
- 快速方法:用 3kDa 截留量的离心脱盐柱(如 GE Healthcare MicroSpin),按说明书操作,10 分钟搞定。
- 验证方法:脱盐后取 10μL 样本,加等量 1% 硝酸银溶液,若不出现白色沉淀,说明盐已除净。
三、凝胶安装:像搭积木一样精准
1. 拆胶与组装
- 从冰箱取出预制胶,室温平衡 20 分钟(避免温度变化导致凝胶收缩)。
- 撕掉胶板两侧的保护膜,注意别用手碰胶面(指纹里的油脂会让蛋白聚焦异常)。
- 将凝胶卡进电泳槽,确保胶板底部与电极槽紧密贴合(用手轻推胶板,听到 “咔” 声说明到位)。
2. 加电极液与样本
- 电极液添加:
- 阳极槽(靠近凝胶酸性端)加 0.01M H3PO4,液面刚好没过电极条(约 5mm)。
- 阴极槽(靠近碱性端)加 0.02M NaOH,注意别让两极液体混合(用移液枪沿壁缓慢加入)。
- 上样技巧:
- 每孔加 15μL 处理好的样本,枪头悬空在孔上方 1mm 处滴加,别戳到胶面(会戳出坑,导致条带变形)。
- 加样后用滤纸吸去孔内气泡(气泡会阻碍电流,形成 “无带区”)。
四、聚焦过程:给蛋白 “找座位”
1. 阶梯式升压程序(以 Bio-Rad Mini-PROTEAN IEF 系统为例)
阶段 | 电压 | 时间 | 目的 |
预聚焦 | 200V | 30 分钟 | 让蛋白缓慢进入凝胶,避免聚集 |
低压聚焦 | 500V | 1 小时 | 蛋白开始向各自 pI 位置迁移 |
高压聚焦 | 1000V | 2 小时 | 完成聚焦,条带成型 |
最终聚焦 | 2000V | 30 分钟 | 让微量蛋白充分聚焦 |
- 电流变化规律:正常情况下,电流会从初始的 10mA 逐渐降至 5mA 以下并稳定。若电流突然飙升,立即断电检查 —— 多半是电极液漏了,或样本盐没脱干净。
2. 聚焦终点判断
- 当电压达到设定值,电流稳定 10 分钟不变,即可停止。
- 紧急情况处理:若凝胶边缘出现气泡(过热信号),立刻降低电压 500V,延长聚焦时间,千万别硬撑。
五、染色与脱色:让条带 “显形”
1. 固定(防止蛋白扩散)
- 聚焦结束后,将凝胶放入固定液(10% 三氯乙酸 + 30% 甲醇),摇床低速振荡 30 分钟。
- 别省固定步骤!我们试过直接染色,条带宽度增加了 2 倍,模糊不清。
2. 染色方案选择
染色方法 | 灵敏度 | 操作时间 | 适合场景 |
考马斯亮蓝 | 1-10ng | 4 小时 | 常规检测,成本低 |
银染 | 0.1-1ng | 1.5 小时 | 低丰度蛋白,如血清样本 |
- 银染关键:显影液(如 0.05% 甲醛 + 0.2% 硝酸银)要现配,温度控制在 25℃,不然背景会发黑。有次室温 30℃,染出来的胶像 “黑芝麻糊”。
3. 脱色至背景清晰
- 考马斯亮蓝染色后,用脱色液(甲醇:乙酸:水 = 4:1:5)浸泡,每 20 分钟换一次液,直到条带清晰(约 1-2 小时)。
- 银染无需脱色,显影至条带清晰后,用 5% 乙酸终止反应即可。
六、结果分析:给蛋白 “对号入座”
1. 条带 pI 计算
- 与 IEF Marker(如 Bio-Rad 3.0-10.0 pI Marker)对比,用尺子量出目标条带与 Marker 条带的距离。
- 按公式计算:pI = Marker pI + (目标条带距离 - Marker 条带距离)× 梯度系数(如 pH3-10 凝胶的梯度系数为 0.07 pH/mm)。
2.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
问题现象 | 可能原因 | 解决办法 |
条带呈 “微笑状” | 中间温度过高 | 降低电压,或在电泳槽旁放冰袋 |
条带模糊不清 | 样本盐未脱净 | 重新脱盐,增加离心时间 |
边缘条带缺失 | 电极液不足 | 补充电极液至没过电极条 |
条带两边深中间浅 | 聚焦时间不足 | 延长高压聚焦时间 30 分钟 |
七、收尾工作:仪器保养决定寿命
- 电泳槽用去离子水冲洗 3 次,尤其是电极条缝隙(残留的 H3PO4 和 NaOH 会腐蚀金属)。
- 未用完的预制胶用保鲜膜包裹,4℃保存,24 小时内用完。
- 脱盐柱再生:用 5 倍柱体积的去离子水冲洗,可重复使用 3 次(别心疼,重复使用次数多了会污染样本)。
实验员的心里话
等电聚焦电泳就像一场 “蛋白选美比赛”,只有每个步骤都精细操作,才能让蛋白条带展现出最美的状态。我们组里有句玩笑话:“IEF 虐我千百遍,我待 IEF 如初恋。” 确实,它对操作要求高,容错率低,但当你看到那些按 pI 整齐排列的条带时,所有的辛苦都值了。记住:做 IEF 最忌讳 “差不多就行”—— 盐多一点、电压高一点、时间差一点,都可能让结果天差地别。按这个流程一步步来,你也能跑出教科书级别的条带。最后送新手一句话:耐心比技巧更重要,慢就是快。
标签:
- 上一个:电泳仪校准全流程实战指南
- 下一个:电泳仪实验操作:从新手到熟手的避坑指南
新闻资讯
-
2025-08-08
电泳仪实验操作:从新手到熟手的避坑指南
-
2025-08-07
等电聚焦电泳实验操作流程:从样本到条带的实战手册
-
2025-08-07
电泳仪校准全流程实战指南
-
2025-08-06
实验室生存手册:DYCZ-24KF 电泳仪故障急救
-
2025-08-05
DYCZ-40K 转印电泳仪:实验室里的 “得力助手”
-
2025-08-05
DYCZ-40K 实战记录:深夜实验室里的蛋白质转印攻坚战
-
2025-08-04
DYCZ-40S 型四板转印电泳仪实验原理深度解析
-
2025-08-01
DYCZ-26C型双向电泳仪系统配置与操作指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