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泳仪使用指南
新闻资讯
- 电泳仪电流忽高忽低?我踩过的4个坑,帮你5分钟稳住电流
- 使用电泳仪时,凝胶无法电泳的原因与解决办法汇总
- 电泳仪输出电压达不到设定值怎么办?
- 电泳仪故障处理经验分享:科研路上的避坑指南
- 电泳实验细节优化:提升实验成功率的关键要点
- 电泳实验常见问题深度解析与精准应对策略
联系我们
联系人:张先生
手机:13810064661
电话:400 960 6117
邮箱:ly@ly.com.cn
地址:北京市房山区阎富路69号院25号楼1至4层101,1至4层102
电泳仪使用指南
蛋白质电泳实验中,那些容易被忽略却至关重要的细节
作者:六一生物
发布时间:2025-08-26 09:19:38
点击:
做蛋白电泳五年多了,现在回头看自己最早跑的胶,简直惨不忍睹——条带歪歪扭扭,有的像毛毛虫,有的又模糊不清。还记得第一次独立跑胶时,我信心满满地按照protocol操作,结果却跑出了一副"抽象画",被师兄笑称"现代派科学家"。
这些年,我踩过无数坑,浪费过珍贵的样品,也经历过无数个在暗房里对着失败结果叹气的夜晚。慢慢地,我摸清了这个看似简单实验中的门道,特别是那些容易被忽略,却直接影响结果的细节。
一、配胶时最容易省事的那一步,却是最关键的一步
刚开始那会,我总是急着想要快点看到结果。配胶时,看着表面好像凝固了,就急着拔梳子开始上样。结果可想而知——样品到处乱流,条带歪七扭八。
后来我才明白,配胶最需要的是耐心。特别是分离胶,表面那层凝固了,里面可能还是液态。我现在都会乖乖等上45分钟以上,有时候甚至去做点别的实验再回来。倒掉液封后,我还会轻轻碰一下胶面,看看回弹情况,确认完全凝固了才进行下一步。
拔梳子也是个技术活。以前我总是直接在实验台上拔,经常把上样孔扯坏。现在学乖了,先把整个玻璃板放到电泳槽里,加入电泳缓冲液后再拔梳子,这样孔洞整齐多了。
二、煮样品时的小细节,直接影响条带质量
煮样品这个步骤,我曾经觉得再简单不过——往金属浴里一放,设好5分钟不就完了?直到有次连续几次实验,条带都又宽又散,怎么都找不到原因。最后还是师兄提醒,让我用温度计测一下金属浴的实际温度。结果让人哭笑不得——显示95℃,实际只有85℃左右。
从此以后,我养成了定期校验仪器温度的习惯。煮样品时也会特别注意时间,一定要保证至少5分钟,有时候遇到难变性的蛋白,还会煮到10分钟。煮完后不能立即上样,要稍微冷却一下,但又不能放太久,这个度需要自己慢慢摸索。
三、别为了省那点缓冲液,毁了整个实验
说实话,我刚进实验室时,看到师兄师姐们重复使用电泳缓冲液,也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省钱妙招。直到有一次,我跑的电泳条带全都歪歪扭扭,像在哭又像在笑。导师来看了一眼,直接问:"缓冲液用了第几次了?"
原来,缓冲液用多了之后,离子强度和pH值都会变化,特别是SDS会形成沉淀析出。现在我都乖乖每次用新的缓冲液,如果非要重复使用,也绝对不会超过一次,而且只用于考马斯亮蓝染色这种要求不高的实验。
四、上样不是越多越好
新手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拼命加样,总觉得越多越容易出结果。我也这么干过,结果就是条带过宽、相邻条带重叠,整个泳道"炸开",什么都分不清。
后来我学乖了,做了个梯度上样实验,从5μg到30μg,每个浓度都试了一下,找到了最适合我们实验室条件的最佳上样量。现在每次上样前,我都会仔细计算蛋白浓度,确保每个孔的上样量一致,这样才能比较不同样品之间的表达差异。
五、电泳过程中要留心观察
最开始做电泳时,我总是一设好参数就离开去做别的事。直到有一次听到电泳槽发出"滋滋"声,回来一看,缓冲液漏了,正负极短路,整个实验室都跳闸了。
从此以后,我电泳时再也不离开了。我会仔细观察气泡是不是均匀地从电极冒出,缓冲液液面有没有下降,有没有异常声音。而且我现在都先用80V低电压跑浓缩胶,等条带进入分离胶后,再调到120V-140V。这样跑出来的条带又齐又平,分辨率高多了。
六、最后想说
蛋白电泳真的是一门需要耐心和细心的手艺活。protocol只能告诉你大概的步骤,但真正的诀窍都藏在那些容易忽略的细节里。每次失败,其实都是在教你如何更好地完成实验。
希望我的这些经验教训能帮到刚入门的你,少走些弯路,多跑出几条漂亮清晰的条带。祝大家实验顺利!
本文由北京六一生物编辑整理。
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1970年,50多年的历史,公司先后3次承担电泳装置产品国家、行业标准的起草、修订工作,2009年负责《基础电泳装置》国家标准已发布实施。专业生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检验分析仪器的科技型国有企业。
主要生产包含电泳仪、紫外分析仪、凝胶成像分析系统、酶标仪、化学发光成像系统、基因扩增仪等检验分析设备。
如果您对我们的产品有任何问题,欢迎您的来电:400 960 6117
我们的目标是:做生物化学分析仪器行业海尔
这些年,我踩过无数坑,浪费过珍贵的样品,也经历过无数个在暗房里对着失败结果叹气的夜晚。慢慢地,我摸清了这个看似简单实验中的门道,特别是那些容易被忽略,却直接影响结果的细节。
一、配胶时最容易省事的那一步,却是最关键的一步
刚开始那会,我总是急着想要快点看到结果。配胶时,看着表面好像凝固了,就急着拔梳子开始上样。结果可想而知——样品到处乱流,条带歪七扭八。
后来我才明白,配胶最需要的是耐心。特别是分离胶,表面那层凝固了,里面可能还是液态。我现在都会乖乖等上45分钟以上,有时候甚至去做点别的实验再回来。倒掉液封后,我还会轻轻碰一下胶面,看看回弹情况,确认完全凝固了才进行下一步。
拔梳子也是个技术活。以前我总是直接在实验台上拔,经常把上样孔扯坏。现在学乖了,先把整个玻璃板放到电泳槽里,加入电泳缓冲液后再拔梳子,这样孔洞整齐多了。
二、煮样品时的小细节,直接影响条带质量
煮样品这个步骤,我曾经觉得再简单不过——往金属浴里一放,设好5分钟不就完了?直到有次连续几次实验,条带都又宽又散,怎么都找不到原因。最后还是师兄提醒,让我用温度计测一下金属浴的实际温度。结果让人哭笑不得——显示95℃,实际只有85℃左右。
从此以后,我养成了定期校验仪器温度的习惯。煮样品时也会特别注意时间,一定要保证至少5分钟,有时候遇到难变性的蛋白,还会煮到10分钟。煮完后不能立即上样,要稍微冷却一下,但又不能放太久,这个度需要自己慢慢摸索。
三、别为了省那点缓冲液,毁了整个实验
说实话,我刚进实验室时,看到师兄师姐们重复使用电泳缓冲液,也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省钱妙招。直到有一次,我跑的电泳条带全都歪歪扭扭,像在哭又像在笑。导师来看了一眼,直接问:"缓冲液用了第几次了?"
原来,缓冲液用多了之后,离子强度和pH值都会变化,特别是SDS会形成沉淀析出。现在我都乖乖每次用新的缓冲液,如果非要重复使用,也绝对不会超过一次,而且只用于考马斯亮蓝染色这种要求不高的实验。
四、上样不是越多越好
新手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拼命加样,总觉得越多越容易出结果。我也这么干过,结果就是条带过宽、相邻条带重叠,整个泳道"炸开",什么都分不清。
后来我学乖了,做了个梯度上样实验,从5μg到30μg,每个浓度都试了一下,找到了最适合我们实验室条件的最佳上样量。现在每次上样前,我都会仔细计算蛋白浓度,确保每个孔的上样量一致,这样才能比较不同样品之间的表达差异。
五、电泳过程中要留心观察
最开始做电泳时,我总是一设好参数就离开去做别的事。直到有一次听到电泳槽发出"滋滋"声,回来一看,缓冲液漏了,正负极短路,整个实验室都跳闸了。
从此以后,我电泳时再也不离开了。我会仔细观察气泡是不是均匀地从电极冒出,缓冲液液面有没有下降,有没有异常声音。而且我现在都先用80V低电压跑浓缩胶,等条带进入分离胶后,再调到120V-140V。这样跑出来的条带又齐又平,分辨率高多了。
六、最后想说
蛋白电泳真的是一门需要耐心和细心的手艺活。protocol只能告诉你大概的步骤,但真正的诀窍都藏在那些容易忽略的细节里。每次失败,其实都是在教你如何更好地完成实验。
希望我的这些经验教训能帮到刚入门的你,少走些弯路,多跑出几条漂亮清晰的条带。祝大家实验顺利!
本文由北京六一生物编辑整理。
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1970年,50多年的历史,公司先后3次承担电泳装置产品国家、行业标准的起草、修订工作,2009年负责《基础电泳装置》国家标准已发布实施。专业生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检验分析仪器的科技型国有企业。
主要生产包含电泳仪、紫外分析仪、凝胶成像分析系统、酶标仪、化学发光成像系统、基因扩增仪等检验分析设备。
如果您对我们的产品有任何问题,欢迎您的来电:400 960 6117
我们的目标是:做生物化学分析仪器行业海尔
标签:
新闻资讯
-
2025-08-26
巧用电泳仪搞定胶体ζ电势测量:我的土炮实验心得与翻车实录
-
2025-08-26
蛋白质电泳实验中,那些容易被忽略却至关重要的细节
-
2025-08-26
电泳仪实验中,我是这样精准优化核酸电泳条件的
-
2025-08-08
电泳仪实验操作:从新手到熟手的避坑指南
-
2025-08-07
等电聚焦电泳实验操作流程:从样本到条带的实战手册
-
2025-08-07
电泳仪校准全流程实战指南
-
2025-08-06
实验室生存手册:DYCZ-24KF 电泳仪故障急救
-
2025-08-05
DYCZ-40K 转印电泳仪:实验室里的 “得力助手”